《题见山楼诗卷》
时间: 2025-01-26 03:42: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营州少年猎城下,
楼居主人何为者?
爱观陈迹赋如龙,
不与鲜卑斗驰马。
从教辽东无管宁,
沧波政须濯吾缨。
楼头无时对山色,
笔端有喙能秋声。
朝来见画思远策,
惭负团茅旧泉石。
少姨寄我瑶华音,
蓬莱水浅嵩云深。
白话文翻译
营州的少年们在城下打猎,
这座楼的主人究竟是何人?
他喜爱观赏古迹,赋诗如龙,
却不愿与鲜卑人争斗驰骋。
即使辽东没有管宁这样的贤士,
沧海之波也须要洗净我的衣缨。
在楼头,总是能看到山色,
而我的笔端却能传达秋声。
今晨看到画作,思绪万千,
羞愧辜负了那团茅的泉石。
少姨寄给我瑶华的音信,
蓬莱水浅,嵩山云深。
注释
- 营州:古地名,今辽宁省一带。
- 鲜卑: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常与汉族发生冲突。
- 管宁:东汉时期的名士,以清白闻名。
- 濯吾缨:意为洗净衣服的流行习俗,象征洁净。
- 瑶华音:指美好的音信或音乐。
- 蓬莱: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美好与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挚是元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常常融入个人哲思。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元朝统治时期,社会动荡,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历史的思考。
诗歌鉴赏
《题见山楼诗卷》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历史遗迹的诗,诗人通过对营州的描写,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敬仰。开篇以少年猎城下的场景引入,生动地描绘出活力与青春的气息,接着转向楼居主人,表现出诗人对这位主人身份的好奇与探讨。通过“赋如龙”的比喻,诗人强调了主人对古迹的热爱和文化的追求,展现出一种文化自信。
诗中提及“鲜卑”与“管宁”,反映出诗人对历史的思考,鲜卑象征着外族的侵略,而管宁则是对士人的推崇,表现出诗人对于和平与文化传承的渴望。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楼头无时对山色”的意象,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笔端的“秋声”则是对秋季景色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过往的怀念,尤其是“惭负团茅旧泉石”,表达了对过往生活的惋惜与自责。最后的“瑶华音”和“蓬莱水浅嵩云深”则是向往美好理想与生活的象征,展现出诗人内心的柔软与对未来的希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营州少年猎城下:描写少年在城外打猎,展现青春活力。
- 楼居主人何为者:对主人身份的好奇,设问引出下文。
- 爱观陈迹赋如龙:主人热爱历史,赋诗如龙,暗示其才华。
- 不与鲜卑斗驰马:主人不愿与外族争斗,表现内心的和平愿望。
- 从教辽东无管宁:即使辽东没有贤士,仍需保持文化自信。
- 沧波政须濯吾缨:沧海的波涛需要洗净衣物,象征清白之志。
- 楼头无时对山色:无时不对山色,表现对自然的热爱。
- 笔端有喙能秋声:笔下发出秋声,暗示对秋天的感受。
- 朝来见画思远策:早晨看到画作,思绪万千,展现诗人的思考。
- 惭负团茅旧泉石:对往昔的愧疚,表现诗人的内心矛盾。
- 少姨寄我瑶华音:少姨寄来美好的音信,暗示情感的寄托。
- 蓬莱水浅嵩云深:象征理想与美好,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赋诗比作龙,表现诗人的才华与气势。
- 拟人:笔端有喙,赋予笔墨以生命,传达情感。
- 对仗:如“瑶华音”与“蓬莱水”,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历史的思考,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文化传承的珍视,同时流露出对过往的感慨与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少年:象征青春与活力。
- 山色:自然的美,象征诗人的向往与追求。
- 秋声: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感受。
- 瑶华:象征美好的音信与情感寄托。
- 蓬莱:理想与美好的象征,代表追求的方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鲜卑”指的是哪个民族? A. 汉族
B. 北方游牧民族
C. 南方民族
D. 西域民族 -
“惭负团茅旧泉石”中“团茅”的意思是: A. 茅草
B. 美酒
C. 诗歌
D. 美好 -
诗人通过“笔端有喙能秋声”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愉悦
B. 伤感
C. 高兴
D. 忧虑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表现山水之美,融入个人情感,诗风清新。
- 李白《庐山谣》:亦描绘自然之美,更加奔放,展现豪情与个性。
粗略解读
两首诗均关注自然景色,表达诗人的情感,但王维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李白则更强调个体的豪情与奔放,反映出不同的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卢挚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