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义女祠》
时间: 2025-02-04 13:40: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濑水何泱泱,携篚向水旁。
低头事漂洗,不惜湿罗裳。
晨出未暮归,老母在高堂。
三十不愿适,焉知绣鸳鸯。
道逢困丈夫,行乞良可伤。
一饭妇女仁,况有残壶浆。
终焉感礼义,出词何慨慷。
贞洁恐无知,清流见肝肠。
悲哉伍子胥,百金何足偿。
惟有鸱夷心,可与增辉光。
白话文翻译:
这段水流何其浩荡,我提着篮子来到水边。
低头忙着洗涤衣物,丝毫不在意弄湿了罗裙。
早晨出门未曾在傍晚归来,老母亲在高堂等待。
三十岁不愿出嫁,岂能知道那绣有鸳鸯的美好。
路上碰到一个困苦的丈夫,行乞的场景令人心痛。
一顿饭对于妇女来说是仁爱,何况还有残余的水浆。
最终感动于礼义,所说之词何其慷慨激昂。
贞洁恐怕无人知晓,清流之中见我肝肠。
哀哉伍子胥,百金又能有什么补偿。
只愿有鸱夷的心,可以与我共增辉光。
注释:
- 濑水:指水流急的地方,此处用来描绘宽广的河流。
- 携篚:提着洗衣篮子。
- 罗裳:细薄的衣裙,形容衣服轻盈。
- 三十不愿适:三十岁依然不愿出嫁。
- 鸳鸯:象征夫妻之情。
- 困丈夫:指困苦的男人,反映社会悲惨的现实。
- 一饭妇女仁:一顿饭体现出妇女的仁爱之情。
- 终焉感礼义:最终感动于礼义。
- 伍子胥:指春秋时期的伍子胥,因忠于国而被杀,表现出忠贞与悲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朝佐,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而闻名。他的作品多关注女性的命运与社会的伦理道德,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贞义女祠》是在宋代社会背景下创作的,诗中表达了对妇女贞洁与忠贞的赞美,同时反映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与限制。诗人通过描绘一个女子在水边洗衣的情景,传达了女性的坚韧与不屈。
诗歌鉴赏:
《贞义女祠》是一首充满情感与社会观察的古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性在社会中的挣扎与坚持。诗的开头以“濑水何泱泱”引入,展现出自然的浩荡与生活的细腻对比,给人一种极强的视觉冲击。接着,诗人描绘了女子洗衣的场景,表现出她在生活琐事中的默默付出和不惧艰辛的精神。三十岁不愿出嫁,体现出女子对婚姻的无奈与选择,彰显了对传统婚姻观的质疑。
诗中提到的“道逢困丈夫”,引发了对社会底层男性困境的同情,诗人通过这一细节,展现了对人性关怀的深度思考。“一饭妇女仁”,则进一步深化了女性的伟大与无私,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最后,伍子胥的典故更是让人感受到忠贞的悲哀,诗人通过这种对比,强调了人生的苦涩与义理的深邃。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对坚贞不屈的女性形象的赞美,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濑水何泱泱,携篚向水旁。
描述了宽广的河流,女子提着篮子来到水边,表现出自然的广阔与生活的细腻。 -
低头事漂洗,不惜湿罗裳。
她专注于洗衣的工作,毫不在意弄湿了自己的衣裙,体现了她的勤劳与执着。 -
晨出未暮归,老母在高堂。
她早晨出门,晚上未归,暗示家庭的责任与母亲的等待,渗透出一丝无奈和责任感。 -
三十不愿适,焉知绣鸳鸯。
三十岁仍不愿出嫁,反映出对婚姻的选择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道逢困丈夫,行乞良可伤。
在路上遇到困苦的男人,乞讨的场景令人心痛,揭示了社会的悲惨现实。 -
一饭妇女仁,况有残壶浆。
一顿饭体现了女子的仁爱,女性的无私与牺牲被深刻表现。 -
终焉感礼义,出词何慨慷。
最后感动于礼义,所说之词充满情感,表达了对道德的坚定信仰。 -
贞洁恐无知,清流见肝肠。
贞洁可能无人知晓,清流之中能见到内心的真实情感。 -
悲哉伍子胥,百金何足偿。
伍子胥的悲哀,表明忠贞之心无法用金钱来补偿。 -
惟有鸱夷心,可与增辉光。
唯有鸱夷的心意,才能与我共同增辉,表现出对心灵的追求与共鸣。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濑水何泱泱”,将水流比作气势磅礴的场景。
- 对仗:如“晨出未暮归”,强调时间的流逝与责任的沉重。
- 拟人:将水流与人的情感结合,增强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女性的贞洁与忠贞展开,表现了社会对女性角色的期待与限制,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深邃。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诗人传达了对女性命运的关怀与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濑水:象征生活的流动与变化。
- 篚:象征女性的劳动与家庭责任。
- 鸳鸯:象征爱情与婚姻的美好。
- 伍子胥:象征忠贞与悲哀的命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贞义女祠》的作者是谁?
- A) 杜甫
- B) 王朝佐
- C) 李白
-
诗中提到的“鸳鸯”象征什么?
- A) 友情
- B) 爱情
- C) 忍耐
-
诗中提到的“伍子胥”代表什么样的情感?
- A) 忍耐
- B) 忠贞与悲哀
- C) 胆怯
答案:
- B) 王朝佐
- B) 爱情
- B) 忠贞与悲哀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佳人》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王朝佐 vs. 李清照:两位诗人都关注女性的命运,但王朝佐更侧重于社会伦理的探讨,而李清照则更多表现个人情感与内心的挣扎。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诗词选读》
- 《王朝佐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