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昔似子期善听,今如祈父不总。
怕有学人问话,向道老僧害聋。
白话文翻译
以前像子期那样善于倾听,现在却像祈父那样不再全听。
害怕有学问的人来问我,心里只好说我这老僧已经耳聋了。
注释
- 子期:春秋时期著名的音乐家,善于听音,与伯牙相交深厚。
- 祈父: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因其耳聋而不能听。
- 学人:有学问的人,常指读书人或学者。
- 老僧:指年老的和尚,表达了作者自身的老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梅溪,南宋时期著名诗人、词人。其诗词风格多样,尤其擅长抒情和写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个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刘克庄晚年,正值他身体衰弱之时。通过对比自己昔日的机敏与如今的迟钝,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智慧与学问的反思。
诗歌鉴赏
整首诗通过对比昔日的自己与现在的自己,深刻反映了时光带来的变化与无奈。开头提到“昔似子期善听”,用子期善于倾听的美德来描绘自己曾经的聪慧与敏感;而“今如祈父不总”则表现出他对自身聋哑状态的自嘲和无奈。诗人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历史典故,通过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怕有学人问话”,表达了他对知识的渴求和对自身能力的失落感。作为一位曾经的诗人和学者,他对学问的尊重与对自己现状的无力感形成鲜明对照,生动地展现了一个老人在面对年轻学者时的自卑与尴尬。诗的最后一句“向道老僧害聋”,则是对自己身份的认同与接受,既是自嘲,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似子期善听:回忆过去,提到自己曾经像子期那样善于倾听,表现出一种对过去的赞美和怀念。
- 今如祈父不总:现在却像祈父那样失去听力,形成强烈的对比,显示出时间的无情。
- 怕有学人问话:害怕有学问的人来询问,表达了对自己能力的自卑感。
- 向道老僧害聋:最终坦然接受自己老态的现实,表现出一种淡然与幽默。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己与历史人物进行对比,增强情感的表达。
- 对比: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强化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变化。
- 自嘲:用自嘲的方式表达对自身境遇的无奈与接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身衰老后的无奈与自嘲,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智慧的渴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子期:象征着聪慧与敏感。
- 祈父:象征着失去与无奈。
- 老僧:象征着时间带来的沉淀与接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昔似子期善听”中的“子期”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孟子
B. 伯牙
C. 孙子
D. 祈父 -
诗中“怕有学人问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自信
B. 自卑
C. 骄傲
D. 无所谓 -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关于什么?
A. 爱情
B. 生命的无常
C. 自然景色
D. 友谊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表达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 李白的《将进酒》: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克庄的《老病六言十首呈竹溪》和王维的《终南别业》,两者都反映了对时间流逝的思考,但刘克庄更为直白,王维则更具诗意与自然之美。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