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秦娥·梅谢了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
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遗老。
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
炊烟少。宣和宫殿,冷烟衰草。
白话文翻译:
梅花已经谢了,塞外的围墙上冰雪融化,鸿雁早早归来。
鸿雁归来时,请你问候一下大梁的遗老。
浙河的西岸声响寂静,淮河北边炊烟稀少。
炊烟稀少,宣和的宫殿里,冷烟笼罩着衰草。
注释:
- 梅谢了:梅花凋谢了。
- 塞垣:边界的墙垣,指边塞地区。
- 鸿归早:鸿雁早早归来。
- 凭伊问讯:请你代为问候。
- 大梁遗老:大梁城中的年迈老人,指的是旧时的情感与怀念。
- 浙河西面:指浙河的西边,环境幽静。
- 边声悄:边界的声音变得安静。
- 淮河北去炊烟少:淮河以北的地方,炊烟变得稀少。
- 宣和宫殿:指宣和年间的宫殿,象征着昔日的繁华。
- 冷烟衰草:冷烟缭绕,衰败的草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的作品以豪放、清新著称,常常表现出对历史、故乡的深情怀念。
创作背景:在宋代,历史的变迁和国家的动荡使得许多文人产生了对往昔的怀念之情。这首词反映了诗人对梅花凋谢、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故乡、亲友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忆秦娥·梅谢了》以梅花的凋谢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怀念。开篇的“梅谢了”,简洁有力,瞬间营造出了一种凋零和孤寂的氛围。接下来,诗人通过描绘边塞的景象,展现出一种苍凉之感,尤其是“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遗老”一句,更是让人感受到一种时光的无情与人事的变迁。
诗中用“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来描绘环境的寂静,似乎在暗示着社会的动荡与人心的孤寂。最后的“宣和宫殿,冷烟衰草”则是对往昔繁华的追忆与对现状的失落感,冷烟和衰草的意象交织在一起,传达出一种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无奈。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清新,既有自然景物的描写,又有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充分体现了刘克庄的艺术风格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梅谢了:直接点出主题,梅花的凋谢象征着岁月流逝。
- 塞垣冻解鸿归早:边境的冰雪融化,鸿雁归来,暗示春天的到来,但也引发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凭伊问讯,大梁遗老:通过鸿雁传递问候,体现了人对故人的思念。
- 浙河西面边声悄:环境的冷清与人心的孤寂相呼应。
- 淮河北去炊烟少:生活的气息变得稀少,隐喻社会的动荡。
- 宣和宫殿,冷烟衰草: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落寞形成鲜明对比。
修辞手法:
- 比喻:梅花的凋谢隐喻着青春和时光的流逝。
- 拟人:鸿雁的归来被赋予了情感,仿佛在传递思念。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对时间、故乡、亲人以及历史的思索,情感基调中透着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怀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着坚韧与纯洁,同时也寓意着时光的流逝。
- 鸿雁:代表着离别和思念,承载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 炊烟:象征着生活的温暖和亲情的牵挂。
- 衰草:映衬了衰败和无奈,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中“梅”指的是哪种植物?
- A. 樱花
- B. 梅花
- C. 桃花
-
诗中提到的“大梁遗老”指的是:
- A. 年轻人
- B. 旧时的年迈人物
- C. 皇帝
-
“冷烟衰草”所表达的情感是:
- A. 繁华
- B. 失落与孤寂
- C. 快乐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在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同样表达了对春天和往昔的思念,诗中也有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与刘克庄的词相比,李清照的词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刘克庄则更多地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社会的冷清。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