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阳道中》
时间: 2025-01-11 08:17: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汶阳道中
文天祥
积雨不肯霁,行陆如涉川。
青毡纩我后,白毡覆我前。
我欲正衣冠,两手如纠缠。
飞沫流被面,代我泣涕涟。
鸿雁纷南翔,游子北入燕。
平楚渺四极,雪风迷远天。
昔闻济上军,又说汶阳田。
我今履其地,吊古怆苍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汶阳道上的艰难旅程。积雨连绵不绝,行走在路上仿佛在涉水。身后是青色的毡子,前面是白色的毡子。我想整理自己的衣冠,却发现双手纠缠在一起。飞溅的水珠溅湿了我的面庞,仿佛在代替我流泪。鸿雁纷纷南飞,游子却向北归燕。平坦的楚地渺远无边,雪风迷茫了远方的天空。听闻济上有军队,又听说汶阳的田地。我今天踏上这片土地,追忆往昔,感慨苍凉的烟雾。
注释
- 积雨:指长时间的降雨。
- 霁:雨停,天气转晴。
- 陆:陆地。
- 荫:指用毡子遮蔽。
- 我欲正衣冠:我想整理衣服和帽子。
- 纠缠:手互相缠绕,形容难以自如。
- 飞沫:水花,形容雨水溅起的情景。
- 泣涕涟:指眼泪流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履善,号俊采,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以忠诚和正义著称,终因抵抗元朝而被捕,最后殉国。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灭亡时期,文天祥被迫流亡,面对国家的沦陷,表达了他对故土的怀念和对历史的思考。
诗歌鉴赏
《汶阳道中》以其生动的图景和深切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在艰难旅途中的孤独与无助。通过细腻的描写,文天祥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融为一体,使读者感受到那种身心俱疲的痛苦。开头几句,积雨不止,行走如涉川,营造出一种沉重的氛围,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压迫着他。接着,作者想要整理衣冠,却因双手纠缠而无能为力,进一步反映出他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诗中“飞沫流被面,代我泣涕涟”一句,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结合,雨水如泪,表达了他对故土的思念和对历史命运的悲伤。同时,鸿雁南飞与游子北归的对比,象征着离散与归宿的矛盾,进一步加深了情感的复杂性。最后的“吊古怆苍烟”更是将个人的悲思与历史的苍凉交织在一起,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情感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积雨不肯霁,行陆如涉川:长时间的降雨未停,走在陆地上如同在涉水,暗示行程艰难。
- 青毡纩我后,白毡覆我前:身后是青色的毡子,前面是白色的毡子,象征着行旅中的艰辛与保护。
- 我欲正衣冠,两手如纠缠:想要整理衣服和帽子,但双手纠缠在一起,表现出无能为力。
- 飞沫流被面,代我泣涕涟:飞溅的水珠湿了我的脸,如同流泪,表现出内心的哀伤。
- 鸿雁纷南翔,游子北入燕:鸿雁南飞,游子北归,象征着离散与归宿的矛盾。
- 平楚渺四极,雪风迷远天:平坦的楚地渺远无边,雪风迷雾了天空,表现出对未来的无望。
- 昔闻济上军,又说汶阳田:提到历史上济上有军队和汶阳的田地,唤起记忆和历史的感慨。
- 我今履其地,吊古怆苍烟:今天踏上这片土地,感慨往事,表现出对历史的追忆与苍凉之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飞沫比作泪水,增强情感的表达。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仗,如“青毡纩我后,白毡覆我前”,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隐喻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结合,使情感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深切怀念与无奈的感伤,反映了时代动乱下个人的孤独与无助。通过对雨水、鸿雁和历史的描绘,表现了对家国命运的深切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水:象征着困扰与悲伤,表现出艰难的行程。
- 鸿雁:象征着离散与归宿,游子的思乡情感。
- 苍烟:象征着历史的沧桑与未来的迷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积雨不肯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忧伤
- C. 安静
- D. 激动
-
“我欲正衣冠,两手如纠缠”反映了作者的什么情绪?
- A. 满意
- B. 无奈
- C. 兴奋
- D. 放松
-
鸿雁南飞象征:
- A. 归宿
- B. 离散
- C. 战争
- D. 和平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了战乱中的悲伤情感,表达了对国家的担忧。
- 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情感基调有所不同,但同样反映了对生活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文天祥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