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骤雨知何处,一溪秋水生。
苦吟肩鹤瘦,多病耳蝉鸣。
隐几惟便睡,挑包正倦行。
山深明月夜,乞我半窗清。
白话文翻译:
骤然来临的雨,不知从何而来,流淌而下的溪水在秋天里滋养着万物。因苦吟而瘦弱的肩膀像鹤一样,多病的我耳边常听到蝉鸣。躲在书桌旁只想小憩,挑着包袱正感到疲倦。山中深夜明月高挂,恳求你给我一扇窗户,让清辉洒入。
注释:
字词注释:
- 骤雨:突如其来的大雨。
- 溪水:小河流,通常指清澈而流动的水。
- 苦吟:艰难地吟诵,形容诗人创作时的艰辛。
- 肩鹤瘦:形容瘦弱的状态,鹤通常是高瘦的象征。
- 耳蝉鸣:耳边听到蝉声,表达了诗人的病痛和内心的孤独。
- 隐几:躲在书桌旁。
- 挑包:指挑着行李,形容行走的状态。
- 乞我半窗清:请求一扇窗户的清明月光。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太多直接引用的典故,但“鹤”常象征长寿与清高,表达诗人的不屈精神;“蝉鸣”则常与夏季和孤独联系在一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字仙根,号岳云,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于南宋时期,因抵抗元军而名留青史,后被俘并殉国。他的诗作充满了爱国情怀和悲壮气概。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南宋灭亡前夕,诗人在国破家亡之际,身心俱疲,表达了对困境的深刻感受与无奈。
诗歌鉴赏:
《又赋》是文天祥在艰难时刻创作的一首诗,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与对自由的渴望。诗的开头以“骤雨”引入,象征着突如其来的困境和内心的动荡;接着,描绘了一幅秋水流淌的画面,给人一种清新而又略显凄凉的感觉。诗人通过“苦吟”和“耳蝉鸣”表现出自己的孤独与病痛,进一步加深了情感的沉重。后两联则描绘了诗人隐居的状态,表达了他在困境中仍渴望得到一丝清明的月光,象征着希望与自由。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是文天祥在逆境中的真实写照,体现了他强烈的爱国情怀和不屈的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骤雨知何处:突如其来的雨水让人感到迷茫,象征着生活中的各种不确定性。
- 一溪秋水生:秋水滋养着万物,暗示着即使在困境中也有生命的存在。
- 苦吟肩鹤瘦:诗人在创作中受到的折磨使他变得瘦弱,体现了艺术创作的艰辛。
- 多病耳蝉鸣:诗人的多病状态与蝉声相伴,增添了孤独感。
- 隐几惟便睡:在书桌旁小憩,显示出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疲惫。
- 挑包正倦行:挑着行李的疲惫感,暗示着游子的漂泊与无助。
- 山深明月夜:在深山中,明月照耀夜空,诗人渴望得到一丝清辉。
- 乞我半窗清:请求有一扇窗户让月光洒入,象征着希望与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肩鹤瘦”比喻为瘦弱的状态,生动形象。
- 拟人:雨水、溪水等自然景象赋予人情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对仗: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文天祥在逆境中的坚韧与不屈,以及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与对自由的渴望,贯穿着强烈的爱国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骤雨:象征困境与不安。
- 秋水:象征生命与希望。
- 鹤:象征清高与孤独。
- 蝉鸣:象征孤独与时光流逝。
- 明月:象征希望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骤雨知何处”中的“骤雨”指的是什么?
- A. 突然的雨水
- B. 缓慢的雨水
- C. 雨水从天而降
- D. 以上都对
-
诗中“山深明月夜”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宁静与孤独
- B. 热闹与欢快
- C. 忧伤与绝望
- D. 以上都对
-
“乞我半窗清”中的“清”指的是什么?
- A. 清水
- B. 清风
- C. 明亮的月光
- D. 清晰的心情
答案:
- A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可以将文天祥的《又赋》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家国破碎的忧伤,但文天祥更多地体现在个人的孤独与渴望,而杜甫则倾向于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文天祥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