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夜渔舟》
时间: 2025-01-24 08:08: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晚风歇。谩自棹扁舟,顺流观雪。山耸瑶峰,林森玉树,高下尽无分别。性情澄彻。更没个故人堪说。恍然身世,如居天上,水晶宫阙。万尘声影绝。透尘空无外,水天相接。浩气冲盈,真宫深厚,永夜不愁寒冽。愧怜鄙劣。只解道赴炎趋热。停桡失笑,知心都付,野梅江月。
白话文翻译:
傍晚的风停了,随意地划着小舟,顺流而下欣赏雪景。高耸的山峰如瑶台,苍翠的树林如玉树,远近高低都分不清。我的性情清澈透明,再也没有知心的朋友可以倾诉。恍惚间,我的身世仿佛置身于天上,像是进入水晶宫殿。世间的喧嚣与影像都消失了,透过尘世的空无,水与天相接。浩然的气息充盈,真正的宫殿深厚,漫漫长夜不再忧愁寒冷。心中愧疚却又自觉卑劣,只懂得朝着炎热奔赴。停桨失笑,知心的情感都寄托在这野梅江月之中。
注释:
- 谩:随意、漫不经心。
- 棹:划船的桨。
- 瑶峰:美丽的山峰,常用来形容高耸入云的山。
- 性情澄彻:性情如水般清澈透明。
- 水晶宫阙:比喻洁净、美丽的环境。
- 万尘声影绝:指尘世的喧嚣和影像都已消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继先,生平资料不多,主要活跃于宋代,他的作品通常涉及自然景物与人情交融,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雪夜,诗人独自一人在舟中,感受自然的清幽与内心的孤寂,反映了个人情感与自然环境的交融。
诗歌鉴赏:
《雪夜渔舟》是一首描绘雪夜静谧情景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澄明。诗的开头“晚风歇”传达了一种宁静的氛围,随之而来的“谩自棹扁舟”则表现出一种随意与自在。在这个静谧的夜晚,诗人顺流而下,欣赏着白雪皑皑的山林,展现了自然的美丽。
“山耸瑶峰,林森玉树”,通过形象的比喻,勾勒出高耸入云的山峰和繁密的树林,给人以深刻的视觉享受。同时,诗人在此时此刻感受到一种“性情澄彻”的清明,仿佛内心与自然合为一体,然而“更没个故人堪说”又道出了内心的孤独,没有知心的朋友可以倾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随着诗的深入,诗人感受到自我与世界的隔绝,恍如置身天上,进入了一个“水晶宫阙”的境地。此时,万千尘世的喧嚣都已绝迹,“透尘空无外,水天相接”,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这种对自然的沉醉与对人世的疏离交织在一起,使得整首诗散发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最后,诗人感到愧怜于自己的卑劣,意识到自己只理解向往炎热的热情,而对这片宁静与美好却无能为力。在“停桡失笑”中,知心的情感寄托在这野梅江月之下,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情与对人世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晚风歇:晚间的风停了,营造出宁静的气氛。
- 谩自棹扁舟:随意地划着小舟,表现出一种悠闲的态度。
- 顺流观雪:顺着水流欣赏雪景,感受自然之美。
- 山耸瑶峰,林森玉树:描绘了高耸的山峰和茂密的树林,形成美丽的画面。
- 性情澄彻:内心清澈透明,反映出对自然的感悟。
- 更没个故人堪说:没有知心的朋友可以诉说,展现孤独感。
- 恍然身世,如居天上,水晶宫阙:仿佛置身于天上,表现出超然的境界。
- 万尘声影绝:尘世的喧嚣消失,体现了宁静。
- 浩气冲盈,真宫深厚:浩然的气息充盈,展现自然的深厚。
- 永夜不愁寒冽:漫漫长夜不再担心寒冷,表达一种无忧的状态。
- 愧怜鄙劣:内心的愧疚与卑劣感。
- 知心都付,野梅江月:情感寄托于自然之中,表达一种淡淡的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水晶宫阙”,比喻理想的境界。
- 对仗:如“山耸瑶峰,林森玉树”,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性,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同时反映了内心的孤独与对人世的无奈。通过对雪夜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追求宁静与美好的内心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夜:象征宁静与思考。
- 雪:象征纯洁与美好。
- 舟:象征孤独与自由。
- 山:象征高尚与超然。
- 月:象征情感寄托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晚风歇”意味着什么? A. 风很大
B. 风停了,环境宁静
C. 风很冷 -
诗人感受到的“性情澄彻”指的是什么? A. 内心清澈透明
B. 感到孤独
C. 对朋友的思念 -
“水晶宫阙”是比喻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的境界
C. 朋友的家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张继先的《雪夜渔舟》与李白的《夜泊牛津》均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与内心的情感。前者表现出对孤独的思考,后者则更侧重于对友人的思念,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