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大光》

时间: 2025-01-26 05:23:13

芭蕉急雨三更闹,客子殊方五月寒。

近得会稽消息否,稍传荆渚路歧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大光
作者: 陈与义 〔宋代〕

芭蕉急雨三更闹,
客子殊方五月寒。
近得会稽消息否,
稍传荆渚路歧宽。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急雨打击芭蕉的深夜,客人在异乡感受到五月的寒意。最近有没有听到会稽那边的消息呢?稍微传来荆渚那条路似乎变得宽敞了。


注释

字词注释

  • 芭蕉:一种热带植物,常生长在江南地区,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 急雨:指的是突如其来的大雨,形容天气的变化。
  • 三更:指夜晚的时间,古代将夜晚分为五更,三更是指午夜时分。
  • 客子:指在外地的游子或客人。
  • 殊方:指特别的地方,这里引申为远离故乡的地方。
  • 五月寒:指的是在农历五月时节,气候异常寒冷。
  • 会稽:古地名,今浙江绍兴。
  • 荆渚:古地名,今江苏南部一带。
  • 路歧宽:道路宽阔,指行走的便利。

典故解析

  • 会稽:历史上著名的地方,曾是越国的发源地,具有丰富的文化背景。
  • 荆渚:与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的交往有关,常用以指代江南的美丽风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与义,字季常,号澄江,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和咏史诗。生于动荡的时代,诗风清新,情感真挚,作品关注民生,常寄托个人理想与社会现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在外地游历时,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信息闭塞的无奈。正值急雨打击,天气寒冷,与内心的孤独形成对比。


诗歌鉴赏

《寄大光》是一首充满思乡情绪的古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示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全诗以“急雨”和“五月寒”开篇,将读者迅速带入一个阴冷潮湿的环境中,这种气候的描写不仅营造了紧张的氛围,也暗示了游子内心的孤寂与惆怅。诗的第二句“客子殊方五月寒”,则进一步强调了游子身处异乡的特殊境遇,给人以强烈的代入感。

诗中提到的“会稽消息”与“荆渚路歧宽”,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关心与期待,尤其是对故乡的消息的渴望。这种关心不仅仅是对地理名词的提及,而是对故乡人情、风俗的深切怀念。诗的结尾以“稍传”收束,语气中透出一丝无奈与期待,表现了游子对未来的希望以及对故乡情感的牵绊。

整首诗在意象上下了很大功夫,急雨、芭蕉等自然景物的描绘,既是对当下环境的写照,也是情感的寄托。诗人将气候变化与内心情绪紧密结合,体现了他在大自然与人生哲理间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芭蕉急雨三更闹:描绘了深夜时分,急雨拍打芭蕉,声势浩大,传达出一种紧迫感。
  2. 客子殊方五月寒:游子身处异乡,感受到不合时令的寒冷,突显了孤独与思乡的情绪。
  3. 近得会稽消息否:询问故乡的消息,显示出他对家乡的关心和思念。
  4. 稍传荆渚路歧宽:传来荆渚那边的消息,路变得宽敞,暗含着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芭蕉急雨”将雨的声响与芭蕉的形象结合,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 对仗:全诗的句式整齐,形成了和谐的韵律感,增强了诗的音乐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深情以及对时局变化的无奈和期待,情感真挚且深刻,反映了宋代文人对家国情怀的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芭蕉:象征着故乡的自然景观,承载着游子的思念。
  2. 急雨:象征着生命中的变故和无常,传达出一种不安定的情绪。
  3. :表达了游子在异乡的孤寂与无助,同时也暗示了对温暖故乡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陈与义
    • C. 杜甫
  2. “芭蕉急雨三更闹”中的“急雨”指的是什么?

    • A. 温暖的春雨
    • B. 突如其来的大雨
    • C. 秋天的细雨
  3. 诗中提到的“会稽”指的是哪个地区?

    • A. 浙江
    • B. 江苏
    • C. 安徽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夜泊牛津》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描写思乡情感,通过夜晚的意象,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 李白《夜泊牛津》:以夜晚的静谧和自然景色展现内心的孤独,与《寄大光》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陈与义诗文集》

通过以上内容的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寄大光》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