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骄阳前日拟镕金,
积雨逢秋却厌淫。
本自乘除无德怨,
枉劳嗔旱复嗔霖。
白话文翻译
前几天的烈日下,像是要把金子熔化一般;而在秋天的积雨中,却又对这种潮湿感到厌烦。其实,自己本不该因天候的变化而心生怨恨,白白为旱天和雨天的变化而劳心费力。
注释
- 骄阳:骄阳即烈日,形容阳光强烈。
- 拟镕金:想象阳光强烈到可以融化金子,形容天气炎热。
- 积雨:指长时间下雨,水积聚成涝的状态。
- 厌淫:厌恶湿润的天气,形容对雨水的厌烦。
- 乘除:指自然界的变化,如阴晴雨雪。
- 德怨:指心中不应该有怨恨的情绪。
- 枉劳:白白地劳累,徒劳无益。
- 嗔旱复嗔霖:对干旱和降雨的双重不满。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写,反映了人对自然变化的无奈与烦恼,这种情绪在古代诗词中并不少见。许多古诗歌都提到过人对天气的感受,尤其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干旱与降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流谦,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诗歌见长。他的作品多以自然景观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主题,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身处的特定自然环境中,反映了他对气候变化的感受以及由此引发的情感波动。在古代,农业社会对天气的依赖极大,因此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感性与情感反应尤为强烈。
诗歌鉴赏
《偶成 其一》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诗人通过对天气变化的描写,展现了人对自然的无力感与内心的矛盾。开篇的“骄阳”与“积雨”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象征着高温与干旱,后者则是潮湿与阴冷,二者都是自然的常态,却让人感到疲惫与烦恼。诗中的“本自乘除无德怨”,传达出一种对自然变化的无奈,诗人意识到怨恨并不能改变现实,反而是对自我情绪的调适与理解。整首诗在表达对气候的感受时,流露出一种深刻的哲思,提示我们在生活中应更多地关注内心的平和,而非外界的变化。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骄阳前日拟镕金:描绘了烈日下的灼热,暗示了夏日的炎热。
- 积雨逢秋却厌淫:进入秋季,尽管雨水是滋养万物的,但诗人却对这种潮湿感到厌烦。
- 本自乘除无德怨: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理解,认为不应因此而生怨。
- 枉劳嗔旱复嗔霖:反映了诗人对天候变化的无奈,感到自己白白地为这些情绪所困扰。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阳光比作能融化金子的热度,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夏日的酷热。
- 对比:骄阳与积雨的对比,突出自然的多变与人心的烦恼。
- 排比:用“嗔旱复嗔霖”加深了诗人情感的复杂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现象的哲学思考,表达了人对气候变化的无奈与对内心安宁的追求。诗人试图引导读者关注内心的情感,而非外部的环境变化,从而达到一种心灵的平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骄阳:象征酷热与干旱,代表了炎热的夏季。
- 积雨:象征阴湿与烦躁,反映了秋季的潮湿天气。
- 德怨:表示人内心的情感状态,彰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天气变化包括哪些? A. 骄阳
B. 积雨
C. 冰雪
D. 风暴 -
诗人对天气变化的态度是? A. 愉快
B. 无奈
C. 忽视
D. 期待 -
“枉劳嗔旱复嗔霖”中的“嗔”字意思是? A. 喜欢
B. 愤怒
C. 厌烦
D. 忍耐
答案
- 答案:A, B
- 答案:B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反映了对自然和社会变迁的感受。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同样描绘了自然对人带来的情感。
诗词对比
李流谦的《偶成 其一》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涉及对自然的描写。但李流谦更多地表现出对气候变化的烦恼,而王维则展现出一种对秋景的欣赏与宁静。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明显的差异,前者偏向无奈与厌烦,后者则是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