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巴渝怀古》
时间: 2025-01-27 03:14:3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巴渝怀古
作者: 黄咏雩 〔近代〕
禹甸芒芒,西南望岷峨高插。
念当日怀襄洪水,导江何法。
震旦山河分两戒,嘉陵风浪趋三峡。
问蚕丛可有孑遗无,滩声答。
巴渝舞,何杂遝。
巴渝曲,犹噂沓。
总无端歌哭,几番离合。
降将头颅终不断,怀清身世仍空乏。
奈杜鹃啼尽不如归,春阴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巴渝地区的壮丽风光和历史变迁。诗人站在西南的高处,遥望岷山的巍峨,思绪回到当年洪水泛滥时,想象古人如何引导江水。震旦的山河仿佛分隔着两种命运,嘉陵江的波涛奔涌而向三峡而去。问蚕丛遗留下的是否还有遗迹,滩声却回应着无声的历史。巴渝的舞蹈何其复杂多样,巴渝的乐曲仍在耳边回响。歌声与哭声交织,经历了多少离合悲欢。虽然世事难以割舍,但内心的清白与追求却依然空乏。即使杜鹃啼尽,归去的心情反倒不如春天的阴霾。
注释
- 禹甸: 指古代大禹治水的地方,象征着治水的功绩。
- 岷峨: 指岷山,位于四川省,意象高耸入云。
- 念当日: 思念往昔。
- 导江何法: 意在追问古人如何引导江水,反映诗人的历史反思。
- 震旦: 古代对中国的称呼,意指华夏大地。
- 蚕丛: 指古代传说中的蚕丛氏,传说中与涪陵有关。
- 滩声: 指江河滩涂的声音,象征着历史的回声。
- 巴渝舞、巴渝曲: 巴渝地区的传统舞蹈和音乐,表现了地方文化的多样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咏雩是近代诗人,生于清末,卒于民国初年。他的诗作以豪放激昂、情感真挚著称,常以历史和山水为题材,表达对古老文明的追思和对自然风光的赞美。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近代,正值国家动荡不安、历史变迁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巴渝地区的怀古,抒发对故土的眷恋和对历史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命运的无奈。
诗歌鉴赏
《满江红·巴渝怀古》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自然情怀的作品。诗人借助壮丽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个人情感的纠结。开篇以“禹甸芒芒,西南望岷峨高插”描绘了岷山的壮丽景象,将读者带入一种历史的回忆中。接着,诗人追忆古人治水的艰辛,表现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古代智慧的思考。诗中“震旦山河分两戒”的句子,深刻揭示了自然与人类命运的关系,暗示着历史的分合与动荡。
“巴渝舞,何杂遝。巴渝曲,犹噂沓”,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巴渝地区丰富的文化传统,舞蹈与音乐交融,营造出一种地方特色的氛围。然而,回归到个人情感,诗人却感叹“总无端歌哭,几番离合”,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无奈与感伤。在最后,诗人以“奈杜鹃啼尽不如归,春阴霎”作结,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归属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禹甸芒芒,西南望岷峨高插: 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遥望岷山的壮丽景象,带有敬仰之情。
- 念当日怀襄洪水,导江何法: 回忆古代洪水泛滥的情景,表现对古人智慧和治理水灾的思考。
- 震旦山河分两戒: 形象地表达了历史的分合,暗示人类命运的变迁。
- 嘉陵风浪趋三峡: 描述嘉陵江的波涛奔涌,增强了作品的动感。
- 问蚕丛可有孑遗无,滩声答: 反映对历史遗迹的追问,滩声则象征历史的回响。
- 巴渝舞,何杂遝: 对地方文化的赞美,表现出舞蹈的多样性。
- 巴渝曲,犹噂沓: 乐曲的回响,进一步强调了地方文化的丰富。
- 总无端歌哭,几番离合: 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诗人的内心纠结。
- 降将头颅终不断,怀清身世仍空乏: 深刻表达了对个人命运和理想的失落感。
- 奈杜鹃啼尽不如归,春阴霎: 以杜鹃啼声作结,传达出归属的渴望和淡淡的忧伤。
修辞手法:
- 比喻: 比喻历史的变迁为波涛汹涌的江河,生动形象。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如“巴渝舞,何杂遝”。
- 拟人: 将历史与自然结合,赋予历史以生命,使得情感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对巴渝地区的描绘,展现了历史变迁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故土的眷恋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在追忆往昔中,流露出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无奈,最终以对归属的渴望作结,给人以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岷峨: 代表自然的壮丽与雄伟,象征着历史的厚重。
- 洪水: 代表历史的动荡,暗示人类与自然的斗争。
- 蚕丛: 代表历史的遗迹,体现对文化根源的追寻。
- 巴渝舞/曲: 象征地方文化的丰富多彩,表达诗人对民俗的热爱。
- 杜鹃: 象征归属与思乡,寓意深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岷峨”指的是哪个山脉?
- A) 祁连山
- B) 岷山
- C) 泰山
- D) 华山
-
“巴渝舞,何杂遝”中“杂遝”指的是什么?
- A) 单一
- B) 复杂多样
- C) 繁忙
- D) 安静
-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渴望?
- A) 财富
- B) 名声
- C) 归属
- D) 权力
答案:
- B) 岷山
- B) 复杂多样
- C) 归属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王之涣的《登高》同样表达了对自然和历史的思考。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的作品,描绘了自然与人情的和谐美。
诗词对比:
- 《长恨歌》: 白居易的《长恨歌》与黄咏雩的作品都表现了对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思考,前者通过爱情故事传达哀愁,后者则通过怀古抒发对故土的眷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选》: 收录了众多经典诗作,适合对中国古典诗词有兴趣的读者。
- 《近现代文学史》: 了解近现代诗人的生平与创作背景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