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中寄景珍兼简庚元镇》

时间: 2025-04-29 01:39:27

传语濠州贤刺史,隔年诗债几时还。

因循樽俎疏相见,弃掷光阴只等闲。

心在青云故人处,身行红雨乱花间。

遥知别後多狂醉,恼杀江南庚子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道中寄景珍兼简庚元镇
黄庭坚 〔宋代〕

传语濠州贤刺史,
隔年诗债几时还。
因循樽俎疏相见,
弃掷光阴只等闲。
心在青云故人处,
身行红雨乱花间。
遥知别后多狂醉,
恼杀江南庚子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请把我的话传给濠州的贤明刺史,问问隔了这么久,关于诗的债务到底何时能够偿还?因为我和你总是借着酒宴不常见面,仿佛是浪费了光阴,心中总是悠闲自得。我的心在青云之上与老朋友相聚,而我的身体却在红雨纷飞、花朵摇曳的地方徘徊。遥想分别后你会常常酩酊大醉,真是让人心烦意乱,在这江南的庚子山上。

注释

  • 濠州:古地名,今安徽省濠州市。
  • 贤刺史:指有才德的官员,刺史是古代地方官职。
  • 诗债:指因作诗而形成的情谊或承诺,常指诗人之间的交往与约定。
  • 樽俎:樽是酒杯,俎是切肉的案子,指饮酒作乐的场合。
  • 青云:比喻高远的理想或志向。
  • 红雨:可能指春雨,象征美好的时节。
  • 狂醉:形容饮酒酩酊的状态。
  • 庚子山:可能指特定的山名或象征性地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溪居士,江西人,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是“江西诗派”的领军人物之一,其诗风受到苏轼的影响,常以清新、洒脱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黄庭坚旅行途中,寄托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过往交情的追忆。诗中提到的“诗债”暗示着诗人之间的情谊与责任感,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道中寄景珍兼简庚元镇》是一首表达友情与时光流逝的抒情诗。诗人通过对友人的寄语,表现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思考。开头两句,诗人以直接的语气请求将自己的问候传达给濠州的刺史,表露出他对友情的重视和对过去交流的期待。接下来的几句则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尽管身处繁花似锦的环境,内心却向往着与故人相聚的青云之地,体现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的意象丰富,既有“樽俎”的世俗喧嚣,也有“青云”的理想追求,展现了诗人在生活与理想之间的思索与挣扎。诗末以“恼杀江南庚子山”收尾,情感愈加深厚,表现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与对友人的牵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传语濠州贤刺史:表达对友人的问候,显示诗人对友情的重视。
  2. 隔年诗债几时还:引入“诗债”概念,强调友人之间未偿还的情谊。
  3. 因循樽俎疏相见:描绘饮酒作乐的场景,却因忙碌而少见,表现生活的无奈。
  4. 弃掷光阴只等闲:反思光阴的流逝,感到生活的随意与浪费。
  5. 心在青云故人处:心中向往理想与友人,体现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6. 身行红雨乱花间:描绘身处繁华的环境,却无法享受,反映内心的孤独。
  7. 遥知别后多狂醉:预见友人在分别后会沉浸于酒醉,表达对友人状况的关心。
  8. 恼杀江南庚子山:最后一句既是情感的宣泄,也是对未来的无奈与惆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樽俎”与“光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青云”与理想人生相提并论,深化了诗的情感内涵。
  • 意象并列:将繁华与孤独并列,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对光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身边环境的描写与内心的反思,展现了诗人的复杂情感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云:象征理想与志向,体现诗人的追求。
  • 樽俎:代表世俗生活与人际交往,反映诗人的无奈。
  • 红雨: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也与诗人的孤独形成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诗债”指的是什么?
    A. 经济债务
    B. 诗人之间的情谊和约定
    C. 社交压力
    答案:B

  2. “心在青云故人处”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忧伤
    B. 向往与思念
    C. 喜悦
    答案:B

  3. 诗中的“红雨”象征什么?
    A. 秋天的凋零
    B. 春天的生机
    C. 夏天的炎热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达对友情与人生的思考。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达对兄弟的思念与生活的感慨。

诗词对比

  • 黄庭坚 vs 苏轼:两位诗人皆为宋代杰出人物,黄庭坚的诗更注重细腻的情感与理想追求,而苏轼则更具豪放和大气。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深入理解《道中寄景珍兼简庚元镇》这首诗的意蕴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