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传消寄息》

时间: 2025-01-24 08:56:49

传消寄息。

咫尺远如千里隔。

欲见无由。

惹起新愁与旧愁。

情怀如醉。

敧枕连宵终不寐。

无奈相思。

此恨凭谁说与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减字木兰花·传消寄息
作者: 卢炳 〔宋代〕
传消寄息。咫尺远如千里隔。欲见无由。惹起新愁与旧愁。情怀如醉。敧枕连宵终不寐。无奈相思。此恨凭谁说与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思念的情感。即使我们相隔不远,却仿佛千里之遥,想见却无法相聚,因此生出了新愁和旧愁。内心的情感如同醉酒,夜里枕着床头却难以入睡。无奈的思念之情,这份怨恨又能向谁诉说呢?

注释:

  • 咫尺:近距离,形容两人虽然相隔很近,但心灵却隔得很远。
  • 千里隔:比喻心灵的遥远,尽管身体上没有太远。
  • 新愁与旧愁:新的愁苦和旧的思念交织在一起。
  • 情怀如醉:形容内心的情感沉醉而迷乱,无法自拔。
  • 敧枕:侧着头枕,形容难以入睡的状态。
  • 此恨凭谁说与伊:这份怨恨又能向谁倾诉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卢炳,字子坚,号月轩,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风格著称。卢炳的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尤其是思念、离愁等主题。

创作背景:此词写于作者对某位亲近之人的思念之中,反映出宋代文人对情感的细腻表达和对个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

诗歌鉴赏:

《减字木兰花·传消寄息》是一首深入人心的抒情词。词中描绘了思念的复杂情感,展现了作者的内心挣扎与无奈。开头“传消寄息”便点明了词的主题,传达了对远方人的思念和牵挂。接下来的“咫尺远如千里隔”形象地表现出即使两人身在近处,心灵的距离却如同千里之遥,令人感到无比的孤独和无奈。

词中“欲见无由,惹起新愁与旧愁”,使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思念的痛苦与复杂,新的愁绪与往日的回忆交织在一起,令词人心如刀绞。“情怀如醉”则进一步强调了情感的沉重和无所适从,夜深人静时,思念愈发强烈,难以入眠,体现了人对爱情的执着与脆弱。

最后一句“此恨凭谁说与伊”是全词的高潮,表达了对这份无奈与怨恨的无处诉说,令人唏嘘。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人们在爱情中所经历的苦涩与甜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传消寄息”:表达了思念的传递与信息的寄托。
  2. “咫尺远如千里隔”:比喻虽然身处近旁,却仿佛隔了千里,强调内心的孤独感。
  3. “欲见无由”:想见却无缘,表达希望却无法实现的无奈。
  4. “惹起新愁与旧愁”:思念之情引发了新的忧愁和旧的回忆。
  5. “情怀如醉”:内心的情感如同醉酒般迷乱,难以自控。
  6. “敧枕连宵终不寐”:夜里辗转反侧,无法入睡,体现出思念的痛苦。
  7. “无奈相思”:对思念的无奈与困扰。
  8. “此恨凭谁说与伊”:对这份怨恨与思念的无处倾诉,令人感到压抑。

修辞手法

  • 比喻:“咫尺远如千里隔”形象地比喻了心灵的距离。
  • 排比:连续用“新愁与旧愁”增强了思念的深刻感。
  • 对仗:词句中有明显的对仗结构,增强了诗词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以思念为主题,表现了对离别与爱情的深刻理解,表达了在爱与思念中的无奈与苦涩,展现了人对情感的执着与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咫尺:象征着近距离的爱,却因心灵隔阂而显得遥远。
  • :代表了思念与忧伤,是词中的主要情感。
  • :象征着情感的沉迷与无法自拔的状态。
  • 夜晚:常常象征思念与孤独,深夜更显思念之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咫尺远如千里隔”中的“咫尺”是什么意思? A. 远方
    B. 近距离
    C. 高处
    D. 深处

  2. “情怀如醉”中的“醉”比喻什么? A. 愉悦
    B. 迷乱
    C. 安静
    D. 疲惫

  3. “此恨凭谁说与伊”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愉快
    B. 愤怒
    C. 无奈
    D. 兴奋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上面两首词同样展现了思念与离愁,但李清照的《如梦令》更多地表现了女性的柔情与细腻,而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则展现了壮士的豪情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两者与卢炳的《减字木兰花》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均体现了宋代词人对情感的深刻理解与细腻描绘。

参考资料:

  • 《宋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文学史》
  • 《词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