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县道中有短亭,岩穴飞泉隔江洒至,因成二首》
时间: 2025-04-28 02:09: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县道中有短亭,岩穴飞泉隔江洒至,因成二首
风凉津湿共微微,隔岸泉冲石窍飞。 争得巨灵从野性,旧乡无此擘将归。 一瀑三峰赤日天,路人才见便翛然。 谁能夜向山根宿,凉月初生的有仙。
白话文翻译
风凉津湿共微微,隔岸泉冲石窍飞。 风凉湿润,共同微微地感受着,隔岸的泉水冲击着石洞飞溅。
争得巨灵从野性,旧乡无此擘将归。 如何能得到巨灵从野性中来,旧乡没有这样的景象可以带回去。
一瀑三峰赤日天,路人才见便翛然。 一道瀑布映衬着三座山峰在赤日之下,路人一见到便感到心旷神怡。
谁能夜向山根宿,凉月初生的有仙。 谁能夜晚在山脚下住宿,凉爽的月亮初升时仿佛有仙气。
注释
- 风凉津湿共微微:形容风凉湿润,共同微微地感受着。
- 隔岸泉冲石窍飞:隔岸的泉水冲击着石洞飞溅。
- 争得巨灵从野性:如何能得到巨灵从野性中来。
- 旧乡无此擘将归:旧乡没有这样的景象可以带回去。
- 一瀑三峰赤日天:一道瀑布映衬着三座山峰在赤日之下。
- 路人才见便翛然:路人一见到便感到心旷神怡。
- 谁能夜向山根宿:谁能夜晚在山脚下住宿。
- 凉月初生的有仙:凉爽的月亮初升时仿佛有仙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薛能(约817-880),唐代诗人,字大拙,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是他在西县道中旅行时,被自然景色所吸引而创作的。
创作背景: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西县道中旅行时所见的美景,特别是岩穴飞泉的壮观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县道中的自然景色,特别是岩穴飞泉的壮观景象。诗中“风凉津湿共微微”和“隔岸泉冲石窍飞”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环境的清凉和泉水的动态美。后两句“一瀑三峰赤日天,路人才见便翛然”则进一步以瀑布和山峰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心旷神怡的感受。最后两句“谁能夜向山根宿,凉月初生的有仙”则带有浪漫主义色彩,想象夜晚在山脚下住宿,凉爽的月亮初升时仿佛有仙气,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和超脱尘世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凉津湿共微微:这句诗通过“风凉”和“津湿”两个词,描绘了环境的清凉湿润,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 隔岸泉冲石窍飞:这句诗通过“隔岸”和“冲石窍飞”两个动作,生动地描绘了泉水的动态美,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
- 争得巨灵从野性:这句诗通过“争得”和“巨灵从野性”两个词,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渴望。
- 旧乡无此擘将归:这句诗通过“旧乡无此”和“擘将归”两个词,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留恋和不舍。
- 一瀑三峰赤日天:这句诗通过“一瀑”和“三峰”两个词,描绘了瀑布和山峰的壮丽景象,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
- 路人才见便翛然:这句诗通过“路人才见”和“翛然”两个词,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心旷神怡的感受。
- 谁能夜向山根宿:这句诗通过“谁能”和“夜向山根宿”两个词,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
- 凉月初生的有仙:这句诗通过“凉月”和“初生的有仙”两个词,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超脱尘世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拟人:如“争得巨灵从野性”中的“争得”和“巨灵从野性”,赋予自然景色以人的情感和动作。
- 比喻:如“一瀑三峰赤日天”中的“一瀑”和“三峰”,通过比喻描绘了瀑布和山峰的壮丽景象。
- 对仗:如“风凉津湿共微微”和“隔岸泉冲石窍飞”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向往,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和超脱尘世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凉津湿:描绘了环境的清凉湿润。
- 隔岸泉冲石窍飞:描绘了泉水的动态美。
- 一瀑三峰:描绘了瀑布和山峰的壮丽景象。
- 凉月初生:描绘了夜晚的凉爽和月亮的初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风凉津湿共微微”描绘了什么环境? A. 炎热干燥 B. 清凉湿润 C. 寒冷干燥 D. 温暖湿润
-
诗中“隔岸泉冲石窍飞”描绘了什么景象? A. 平静的湖面 B. 飞溅的泉水 C. 静谧的山谷 D. 奔腾的河流
-
诗中“一瀑三峰赤日天”描绘了什么景象? A. 瀑布和山峰的壮丽景象 B. 平静的湖面 C. 静谧的山谷 D. 奔腾的河流
-
诗中“谁能夜向山根宿”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美景的恐惧 B. 对自然美景的留恋 C. 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 D. 对自然美景的厌恶
答案:
- B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山居的宁静和自然美景。
- 杜甫《望岳》:表达对泰山的赞美和向往。
诗词对比:
- 薛能《西县道中有短亭,岩穴飞泉隔江洒至,因成二首》与王维《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美景,但薛能的诗更注重动态美和壮丽景象,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静态美和宁静氛围。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薛能的全部诗作。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鉴赏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