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不恶斋秋晚闲吟五绝》

时间: 2025-02-04 15:35:35

中秋昨已等闲过,重九今还如梦来。

霜鬓数茎羞堕帻,黄花三度笑空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中秋昨已等闲过,重九今还如梦来。霜鬓数茎羞堕帻,黄花三度笑空杯。

白话文翻译:

昨夜中秋节已经随意地度过,而今天重阳节又仿佛是在梦中来到。霜白的鬓发中几根已经显露,羞于摘下帽子;黄花已经三次盛开,面对空杯不禁笑出声来。

注释:

  •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节,象征团圆和丰收。
  • 重九: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象征长寿和登高。
  • 霜鬓:指因岁月渐长而变白的头发。
  • 堕帻:摘下帽子,表示羞愧或不愿见人。
  • 黄花:指 chrysanthemums (菊花),在重阳节时常用来象征长寿。
  • 空杯:指酒杯空了,象征着饮酒的无奈和孤独。

典故解析:

  • 中秋与重阳:中秋节和重阳节是两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代表着不同的文化意义:中秋节是团圆的象征,而重阳节则是长寿和敬老的节日。
  • 霜鬓: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表现人的衰老和时间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希文,号涧田,晚号秋水,江苏常熟人,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以山水田园诗见长,作品多表现生活的恬淡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秋季,正值中秋与重阳之际,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生活的闲适态度交织在一起,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中秋与重阳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的淡然态度。诗的开头提到“中秋昨已等闲过”,表现了时光的无情,过去的节日似乎在不经意间流逝;而“重九今还如梦来”则让人感受到节日的轮回与生活的循环,仿佛在梦境中感受着人生的无常。

接着,诗人以“霜鬓数茎羞堕帻”来描绘自己因年岁渐长而显露的白发,心中不禁生出几分羞愧,似乎对自己的老去感到无奈。而后一句“黄花三度笑空杯”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对生活的释然,虽然空杯无酒,但黄花依旧盛开,人生依旧在继续。整体来看,诗中充满了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同时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中秋昨已等闲过:表达对中秋节的随意态度,似乎过去的节日并未引起太多的重视。
  2. 重九今还如梦来:重阳节的到来如同梦幻般的存在,反映出时间的迅速流逝。
  3. 霜鬓数茎羞堕帻:通过描写白发,表现对老年的无奈和羞愧。
  4. 黄花三度笑空杯:黄花的盛开象征生命的延续,尽管杯中无酒,仍对生活保持乐观。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具有对称美,形成了自然和谐的节奏。
  • 比喻:用“霜鬓”比喻岁月的无情,用“黄花”象征生命的循环。
  • 拟人:黄花“笑”表现出一种生命的活力和乐观。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 霜鬓:象征岁月与衰老,反映人生的无常。
  • 黄花:代表长寿与美好,象征希望与生命的延续。
  • 空杯:象征孤独与无奈,同时也表现出对生活的释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中秋节的日期是哪个? A. 八月十五
    B. 九月九日
    C. 七月初七

  2. “黄花三度笑空杯”中的“黄花”指的是什么? A. 菊花
    B. 桃花
    C. 玫瑰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对节日的孤独与思考,语言更为豪放,情感更加激昂。
  • 杜甫《登高》:侧重于对人生苦短的沉重感受,表现出更深的悲愁。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