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 思昔日》

时间: 2025-01-27 03:14:55

思昔日,何事到而今。

照尽青铜犹有面,烧残绛蜡已无心。

起看月西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江南 思昔日
作者: 邹祗谟 〔清代〕

思昔日,何事到而今。
照尽青铜犹有面,
烧残绛蜡已无心。
起看月西沉。

白话文翻译

回想往昔,是什么让我们走到今天?
照耀着我的青铜镜子,依然映出我的容颜,
而那烧尽的红蜡烛,早已没有了心意。
抬头望去,明月已向西沉去。

注释

字词注释

  • 思昔日:回想往昔的日子。
  • 何事到而今:是什么事情让我们走到了现在。
  • 照尽青铜犹有面:青铜制成的镜子,虽然年代久远,仍能映出人的面容。
  • 烧残绛蜡已无心:烧尽的红色蜡烛,象征着失去的激情和热情。
  • 起看月西沉:抬头看,明月已经向西方沉去,暗示着时光的流逝。

典故解析

  • 青铜镜:古代的青铜镜子常用来象征记忆和自我反省。
  • 蜡烛:常作为时间流逝的象征,燃烧的蜡烛代表着生命的短暂与脆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邹祗谟(1620年-1690年),字子俭,号梦阮,清代诗人。他生活在清初时期,受到明末清初社会动荡的影响,诗风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主,常表现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与个人命运交织的时期,作者通过往昔的回忆,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

诗歌鉴赏

《望江南 思昔日》是一首充满感慨的诗作。诗中通过对昔日的思念,揭示了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短暂。开篇以“思昔日”引出主题,立刻唤起读者的共鸣。接着“何事到而今”一问,既是反思过去,也是对现状的拷问,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经历的深刻思考。

“照尽青铜犹有面”一句,运用青铜镜子的意象,象征着记忆的久远与真实。尽管岁月流逝,镜子仍能反射出面容,这暗示着过去的美好依然在心中留存。然而,随后的“烧残绛蜡已无心”则是一种强烈的对比,蜡烛的燃烧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已无心的蜡烛暗示着对往昔热情的遗忘和对未来的无奈。

最后一句“起看月西沉”,以自然景象结束,意象简洁而深远,明月的西沉象征着时间的推移与生命的无常。整首诗在回忆与现实的交织中,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思昔日,何事到而今:表达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深思。
  2. 照尽青铜犹有面:青铜镜子映照出容颜,象征着记忆的持久。
  3. 烧残绛蜡已无心:蜡烛烧尽,象征生命的短暂与无情。
  4. 起看月西沉:抬头望月,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修辞手法

  • 对比:青铜镜与蜡烛的对比,表现出记忆与现实的差异。
  • 意象:青铜镜、蜡烛、明月等意象,象征着时间、生命与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往昔的追忆,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铜镜:象征记忆与自我反思。
  • 绛蜡: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明月:象征时间的推移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青铜镜象征什么?

    • A. 现实生活
    • B. 记忆与自我反思
    • C. 时间的流逝
  2. “烧残绛蜡已无心”中的蜡烛象征什么?

    • A. 生命的短暂
    • B. 过去的快乐
    • C. 对未来的希望
  3. 诗中最后一句“起看月西沉”表达了什么?

    • A. 对月亮的喜爱
    • B. 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C. 对自然的敬畏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以月亮为意象,但李白更强调个人情感的宣泄与孤独感,而邹祗谟则更倾向于思考时间的流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两者都涉及对月亮的描写,但杜甫侧重于对亲情的思念,而邹祗谟则是一种对人生的反思与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词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