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并州钱大夫夕次丰州道中见寄》
时间: 2025-04-29 01:46: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汉将从天下,胡兵值月残。 孤烟戍楼迥,密雪战袍乾。 向暮三吹角,临风一据鞍。 边城赖经略,重取地图看。
白话文翻译: 汉朝的将军从天下而来,胡人的军队正值月末。 孤烟在守卫的楼台上飘远,密集的雪花使战袍干燥。 傍晚时分,三次吹响号角,迎风稳坐马鞍。 边疆城市依赖于精心的策划,重新审视地图。
注释:
- 汉将:指汉朝的将军。
- 胡兵:指胡人的军队,这里泛指边疆的敌对势力。
- 值月残:正值月末,可能暗指时间紧迫或形势严峻。
- 孤烟:孤独的烟雾,象征边疆的孤寂和战争的孤独。
- 戍楼:守卫的楼台。
- 迥:远。
- 密雪:密集的雪花。
- 战袍乾:战袍因雪而干燥。
- 向暮:傍晚。
- 三吹角:三次吹响号角,可能指军事行动的信号。
- 据鞍:稳坐马鞍,指准备行动。
- 边城:边疆城市。
- 赖经略:依赖于精心的策划。
- 重取地图看:重新审视地图,指重新规划战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亿(974-1020),字大年,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官至翰林学士。他的诗风清新,多写边塞风光和军事生活。这首诗是他在边疆任职时所作,反映了边疆的军事生活和对边防的重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亿在边疆任职时,对边疆军事生活的描写和对边防战略的思考。诗中通过描绘边疆的孤寂和军事行动,表达了对边防安全的关切和对军事策略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边疆的军事生活和对边防的重视。首句“汉将从天下,胡兵值月残”,以对比的手法展现了汉将与胡兵的对峙,暗示了边疆的紧张局势。中间两句“孤烟戍楼迥,密雪战袍乾”,通过孤烟和密雪的意象,传达了边疆的孤寂和战士的坚韧。末两句“向暮三吹角,临风一据鞍。边城赖经略,重取地图看”,则表现了军事行动的紧张和战略规划的重要性。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边疆的军事风貌和对边防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汉将”与“胡兵”的对比,展现了边疆的紧张局势。
- 第二句“孤烟戍楼迥”,通过孤烟的意象,传达了边疆的孤寂。
- 第三句“密雪战袍乾”,通过密雪的意象,表现了战士的坚韧。
- 第四句“向暮三吹角”,通过号角的意象,表现了军事行动的紧张。
- 第五句“临风一据鞍”,通过据鞍的意象,表现了战士的准备。
- 末句“边城赖经略,重取地图看”,强调了战略规划的重要性。
-
修辞手法:
- 对比:首句通过“汉将”与“胡兵”的对比,展现了边疆的紧张局势。
- 意象:通过孤烟、密雪、号角等意象,传达了边疆的孤寂和军事行动的紧张。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孤烟戍楼迥,密雪战袍乾”。
-
主题思想:
- 整首诗通过描绘边疆的军事生活,表达了对边防安全的关切和对军事策略的重视。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孤烟:象征边疆的孤寂和战争的孤独。
- 密雪:象征边疆的严酷环境和战士的坚韧。
- 号角:象征军事行动的紧张和战士的准备。
- 据鞍:象征战士的准备和决心。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汉将”指的是什么? A. 汉朝的将军 B. 汉朝的士兵 C. 汉朝的文人 D. 汉朝的官员
- 诗中的“胡兵”指的是什么? A. 胡人的将军 B. 胡人的士兵 C. 胡人的文人 D. 胡人的官员
- 诗中的“孤烟”象征什么? A. 边疆的繁荣 B. 边疆的孤寂 C. 边疆的战争 D. 边疆的和平
- 诗中的“密雪”象征什么? A. 边疆的温暖 B. 边疆的严酷 C. 边疆的丰收 D. 边疆的宁静
- 诗中的“三吹角”象征什么? A. 军事行动的开始 B. 军事行动的结束 C. 军事行动的紧张 D. 军事行动的平静
答案: ABBBC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描写边疆的军事生活,表达了对边防的关切。
- 杜甫的《兵车行》:通过描绘战争的残酷,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
-
诗词对比:
- 杨亿的《次韵和并州钱大夫夕次丰州道中见寄》与王昌龄的《出塞》:两者都描写了边疆的军事生活,但杨亿的诗更注重战略规划,而王昌龄的诗更注重战争的残酷。
参考资料:
-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杨亿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边塞诗研究》:研究边塞诗的专著,对边疆的军事生活和诗歌创作有深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