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溪十咏 其二 北苑焙》

时间: 2025-01-10 23:17:30

灵芽呈雀舌,北苑雨前春。

入贡先诸夏,分甘及近臣。

越瓯犹借渌,蒙顶敢争新。

鸿渐茶经在,区区不遇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灵芽呈雀舌,北苑雨前春。 入贡先诸夏,分甘及近臣。 越瓯犹借渌,蒙顶敢争新。 鸿渐茶经在,区区不遇真。

白话文翻译:

珍贵的茶芽如雀舌般呈现,北苑的春茶在雨前采摘。 首先进贡给诸夏,然后分享给近臣。 越地的茶杯仍需借用清澈的水,蒙顶的茶敢于争创新。 陆羽的《茶经》尚在,但区区小事却未能遇到真正懂得的人。

注释:

  • 灵芽:指珍贵的茶芽。
  • 雀舌:形容茶芽形状小巧,如雀鸟的舌头。
  • 北苑:指福建北苑,著名的茶叶产地。
  • 雨前春:指春茶,特别是雨前采摘的茶叶,品质更佳。
  • 入贡:指进贡给皇帝。
  • 诸夏:指各地的贵族和官员。
  • 分甘:分享甘美的茶叶。
  • 越瓯:指越地的茶杯。
  • 借渌:借用清澈的水。
  • 蒙顶:指蒙顶茶,一种名茶。
  • 鸿渐:指陆羽,《茶经》的作者。
  • 茶经:陆羽所著的《茶经》,是中国最早的茶学专著。
  • 区区:指小事。
  • 不遇真:未能遇到真正懂得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亿(974-1020),字大年,号东篱,宋代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写景抒情。此诗描绘了北苑茶的珍贵和进贡的情景,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茶叶的重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当时茶叶文化盛行,北苑茶因其品质优良而成为贡品。诗人通过描绘茶叶的采摘、进贡和分享,表达了对茶叶文化的赞美和对品质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北苑茶的描绘,展现了宋代茶叶文化的繁荣和精致。诗中“灵芽呈雀舌”一句,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茶叶的形状和珍贵。“入贡先诸夏,分甘及近臣”则反映了茶叶作为贡品的尊贵地位和分享的喜悦。后两句通过对越瓯和蒙顶茶的提及,进一步强调了茶叶的品质和创新。最后,诗人以陆羽的《茶经》为结,表达了对茶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尊重,同时也流露出对真正懂得茶文化的人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灵芽呈雀舌”:以雀舌比喻茶叶的形状,形象生动。
  2. “北苑雨前春”:指出茶叶的产地和采摘时间,强调品质。
  3. “入贡先诸夏”:说明茶叶作为贡品的尊贵地位。
  4. “分甘及近臣”:表达分享的喜悦和亲近感。
  5. “越瓯犹借渌”:提及越地的茶杯,借用清澈的水。
  6. “蒙顶敢争新”:强调蒙顶茶的创新和品质。
  7. “鸿渐茶经在”:提及陆羽的《茶经》,表达对茶文化的尊重。
  8. “区区不遇真”:流露出对真正懂得茶文化的人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灵芽呈雀舌”,形象生动。
  • 对仗:如“入贡先诸夏,分甘及近臣”,语言工整。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北苑茶的描绘,展现了茶叶文化的繁荣和精致,表达了对品质生活的向往和对茶文化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灵芽:珍贵的茶芽,象征品质和尊贵。
  • 雀舌:形象生动的比喻,强调茶叶的形状。
  • 北苑:著名的茶叶产地,象征品质和传统。
  • 雨前春:春茶,特别是雨前采摘的茶叶,品质更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灵芽呈雀舌”中的“雀舌”是指什么? A. 雀鸟的舌头 B. 茶叶的形状 C. 茶杯的形状 D. 茶树的叶子

  2. “北苑雨前春”中的“北苑”是指什么? A. 茶叶的产地 B. 茶杯的产地 C. 茶树的品种 D. 茶文化的中心

  3. “鸿渐茶经在”中的“鸿渐”是指谁? A. 陆羽 B. 杨亿 C. 蒙顶 D. 越瓯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羽《茶经》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诗词对比:

  • 陆羽《茶经》:详细记载了茶叶的种植、制作和品鉴方法,是茶文化的经典之作。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通过怀旧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陆羽《茶经》
  • 杨亿《东篱集》
  • 苏轼《东坡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