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二十五日晓登多稼亭》

时间: 2025-01-26 02:57:34

风将烟雨入亭寒,城引山林拓眼宽。

六月登临浑觉热,朝来不敢傍危栏。

意思解释

七月二十五日晓登多稼亭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原文展示:

风将烟雨入亭寒,城引山林拓眼宽。
六月登临浑觉热,朝来不敢傍危栏。


白话文翻译:

风把烟雨吹进亭子里,寒意袭来;城旁的山林,使视野变得开阔。
六月登高时感到热,今早却不敢靠近危险的栏杆。


注释:

  • 风将烟雨入亭寒:风吹来时,烟雨随之而入,带来寒意。
  • 城引山林拓眼宽:城边的山林,开阔了视野,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 六月登临浑觉热:六月时登高,感觉非常热。
  • 朝来不敢傍危栏:今早因为寒冷,不敢靠近那危险的栏杆。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引用的历史典故,但表现了自然景象的变化与人的感受,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细腻的观察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作者在一次晨登多稼亭时,感受到了夏季的气候变化,表达了对自然的观察与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清晨的自然景象。开篇的“风将烟雨入亭寒”,不仅描绘了天气的变化,也营造了一种清冷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城引山林拓眼宽”传达出了开阔的视野与心境,令人感到舒畅。诗中提到的“六月登临浑觉热”,则让人联想到夏日的炎热,与清晨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自然的多变与人们的感受变化。最后一句“朝来不敢傍危栏”,则表现了诗人对当下环境的敏感与谨慎,展现了他细腻的观察力和对自然的尊重。整首诗在意象上交融了自然与个人感受,寓意深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风将烟雨入亭寒:表达了自然环境的寒冷,暗示天气的骤变。
    2. 城引山林拓眼宽:通过山林的引导,扩展了视野,象征着心境的开阔。
    3. 六月登临浑觉热:感受到的热,反映出夏季的酷暑。
    4. 朝来不敢傍危栏:突出了诗人对安全的关注,反映出内心的谨慎。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比(寒与热)、拟人(风将烟雨),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通过意象(亭、山林、栏杆)构建了丰富的自然场景,增强了视觉效果。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对季节变迁的感慨,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个人的内心体验。


意象分析:

  • :象征着一个休息和观察的地方,寓意宁静与思考。
  • 烟雨:代表着自然的变化,常常与寒冷、朦胧相联想。
  • 山林:象征开阔的视野和心境,给人以放松的感觉。
  • 栏杆:代表着安全的界限,同时也暗示着危险的存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亭”代表什么? A. 休息的地方
    B. 危险的地方
    C. 热闹的地方
    D. 高耸的地方

  2. “风将烟雨入亭寒”中的“寒”指的是什么季节的特点?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个人情感。
    • 王维的《山居秋暝》:展现山水意境,表现自然之美。
  •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七月二十五日晓登多稼亭》和王维的《鹿柴》都采用了自然景象作为背景,但杨万里更加强调个人的感受变化,而王维则更注重整体意境的营造。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杨万里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