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孔秀才游河北》
时间: 2025-01-26 00:58:21意思解释
送孔秀才游河北
原文展示:
吾始未识子,但闻杨公贤。
及子来叩门,手持赠子篇。
贤愚视所与,不待交子言。
又文谐律吕,子行洁琅玕。
行矣慎所游,恶草能败兰。
白话文翻译:
我最初并不认识你,只是听说杨公的贤德。
当你来叩门时,手中握着我为你写的赠诗。
才德的高低由交往的对象来判断,不必等到你亲自说话。
你又具有文采,韵律和谐,行事如同美玉般洁净。
去吧,谨慎选择去处,劣草可能会败坏兰花的芬芳。
注释:
- 贤愚:指有才德的人与无才德的人。
- 交子言:交往的朋友说的话。
- 文谐律吕:指文章的文采与音律和谐一致。
- 洁琅玕:比喻品德高尚、行为端正。
典故解析:
- 杨公:指杨震,东汉著名的清白之士,常被后人用作贤德的象征。
- 兰草:象征高洁的品质,常用来比喻优秀的人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历史学家和诗人。他提倡“古文运动”,强调文章的清新和简洁。他的诗作多反映个人情感、自然景色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送孔秀才游河北》写于欧阳修与孔秀才相识之际,表达了对孔秀才的赞赏与关心,体现了诗人与后辈学子之间的师生情谊。此诗在古代士人往来交游中具有重要的社交功能。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表现了欧阳修对孔秀才的敬重与期望。诗的开头,作者表明自己并未亲自认识孔秀才,但听说了他的贤良,体现出对人才的重视。接着,作者提到孔秀才的到来,手持赠诗,显示了诗人对学子的关怀与支持。
在对孔秀才的描述中,诗人强调了才德的重要性,指出交往的对象能反映一个人的品德。接下来的“文谐律吕”,则称赞了孔秀才的文采与修养,进一步强化了他作为才子的形象。最后两句则是对孔秀才的告诫,提醒他在行游中要谨慎选择,避免与不良之人交往,以免玷污自己的品德。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学子的赞美,也有对未来的期待,充分体现了古代文人对道德与才华的重视,表现出了浓厚的师生情谊。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吾始未识子,但闻杨公贤。”:表明作者与孔秀才未曾相识,但对其才德早有耳闻。
- “及子来叩门,手持赠子篇。”:描述孔秀才上门,手中带着作者为他写的诗,展现了礼仪。
- “贤愚视所与,不待交子言。”:强调交往的朋友能反映自身的品德。
- “又文谐律吕,子行洁琅玕。”:称赞孔秀才的文采和行为高洁。
- “行矣慎所游,恶草能败兰。”:告诫孔秀才谨慎选择交游,以免影响自己的声誉。
-
修辞手法:
- 比喻:“洁琅玕”比喻孔秀才品德高尚。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韵律和谐,体现了作者的文采。
-
主题思想:
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才的重视,以及对青年学子的鼓励与警示,倡导在交往中保持高尚的品德。
意象分析:
- 贤愚:象征人才的不同。
- 兰草:象征高洁的品质,代表优秀的人才。
- 洁琅玕:象征纯洁的品德与高尚的情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杨公”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杨贵妃
- B. 杨震
- C. 杨戬
-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恶草”象征什么?
- A. 朋友
- B. 不良的品德
- C. 贫穷
- 答案:B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自然的描绘
- B. 对青年学子的鼓励与警示
- C. 对历史的回顾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王维: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期望。
- 《赠花卿》 by 杜甫:赞美才华与品德,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厚情感。
诗词对比:
- 欧阳修的《送孔秀才游河北》与王维的《送友人》都表现了对友人的关怀与期待,但欧阳修更强调学子的品德与修养,而王维则更注重于友谊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欧阳修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