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照》

时间: 2025-01-25 15:43:20

夕照留歌扇,余辉上桂丛。

霞光晴散锦,雨气晚成虹。

燕下翻池草,乌惊傍井桐。

无憀照湘水,丹色映秋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夕照留歌扇,余辉上桂丛。
霞光晴散锦,雨气晚成虹。
燕下翻池草,乌惊傍井桐。
无憀照湘水,丹色映秋风。

白话文翻译:

夕阳的余辉洒在扇子上,照耀着桂树丛。
霞光在晴空中如锦缎般散开,雨气在傍晚时分形成彩虹。
燕子从空中俯冲,翻动着池塘边的草,乌鸦在井边的梧桐树旁惊飞。
无怨无悔地照耀着湘水,红色的光辉映照着秋风。

注释:

  • 留歌扇:指用来扇风的扇子,留下了歌声的意境。
  • 余辉:夕阳的余光。
  • 桂丛:桂树的丛林,象征着秋季的景象。
  • 霞光:晨曦或晚霞的光辉,通常形容美丽的光线。
  • 雨气:指雨后湿润的空气。
  • 晚成虹:傍晚时分形成的彩虹。
  • 燕下翻池草:燕子飞下来翻动池塘边的草,描绘了生动的场景。
  • 乌惊:乌鸦受到惊吓而飞起。
  • 湘水:指湘江,古代文人常以湘水抒发情感。
  • 丹色:红色,象征着温暖和美丽的景象。
  • 映秋风:映照着秋天的风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以散文和诗词著称,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欧阳修在政治上积极参与改革,提倡“明道”的治国思想,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创作背景:

《夕照》创作于欧阳修晚年的某个秋天,灵感或许源自于他在乡间的生活体验和对自然的观察。此时社会背景相对稳定,诗人心境悠然,借助自然景象抒发内心的感慨与情怀。

诗歌鉴赏:

《夕照》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表达内心情感的诗作。诗中所展现的夕阳和秋风,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富有诗意的氛围。通过细腻的笔触,欧阳修将夕阳的余辉、霞光、雨气、燕子、乌鸦等意象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秋日画卷。

首联“夕照留歌扇,余辉上桂丛”,以扇子和桂丛引入,象征着秋天的宁静与美丽,余辉则为这幅画增添了温暖的色调。次联“霞光晴散锦,雨气晚成虹”,通过对光与雨的描写,不仅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让读者感受到秋天的变化与生机。

后两联“燕下翻池草,乌惊傍井桐”描绘了生动的自然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悟。而最后一句“无憀照湘水,丹色映秋风”,则是情感的升华,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不悔与对美好自然的热爱。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而富有变化,意象交织,情感真挚,展现了欧阳修深厚的艺术功底。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夕照留歌扇:描绘夕阳的余光洒在扇子上,带有音乐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情绪。
  2. 余辉上桂丛:余晖照耀桂树丛,象征着秋天的美好与丰收。
  3. 霞光晴散锦:霞光如锦缎般绚丽,描绘了傍晚的美丽景色。
  4. 雨气晚成虹:雨后的清新空气使得彩虹在晚间显现,展现了自然的奇妙。
  5. 燕下翻池草:燕子飞到池边,翻动水草,生动地表现了自然界的活力。
  6. 乌惊傍井桐:乌鸦被惊吓而飞起,表现了自然中的动静变化。
  7. 无憀照湘水:无怨无悔地照耀湘水,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接受。
  8. 丹色映秋风:红色的光辉映照秋风,象征着美好的生活与宁静的心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霞光晴散锦”,将霞光比作锦缎,增强了视觉的美感。
  • 拟人:如“燕下翻池草”,赋予燕子以动作,表现生动的场景。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对仗的特点,增强了音乐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表达了对秋天宁静美好的向往,以及对生活的无怨无悔的态度。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之美,传递出一种淡然与从容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夕照: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桂丛:象征着丰收与美好,常与秋季相联系。
  • 霞光:象征着希望与美好的未来。
  • 雨气:象征着生命的滋养与自然的变化。
  • 燕子、乌鸦:象征着生机与生活的动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夕照留歌扇”意在表达什么? A. 夕阳的余辉
    B. 诗人的心情
    C. 自然的美丽

  2. “霞光晴散锦”中的“锦”指的是什么? A. 美好的景象
    B. 颜色
    C. 一种织物

  3. 诗中描写的主要季节是什么?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答案:

  1. A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同样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思乡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
  • 《山居秋暝》:描绘秋天的美丽景色,情感基调相似,但更侧重于孤独与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欧阳修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