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芍药》

时间: 2025-01-23 05:10:05

薰风对坼香心破,浩露双滋粉面新。

油壁车中同载女,菱花鉴里并妆人。

皇英帝子锺遗艳,琬琰宫姬托后身。

谁道独呈芳瑞晚,也胜常调牧丹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合欢芍药
作者: 穆修 〔宋代〕

薰风对坼香心破,
浩露双滋粉面新。
油壁车中同载女,
菱花鉴里并妆人。
皇英帝子锺遗艳,
琬琰宫姬托后身。
谁道独呈芳瑞晚,
也胜常调牧丹春。

白话文翻译:

温暖的春风轻柔地拂过,撩动了花香,让人心醉。晨露滋润了娇嫩的花瓣,显得更加鲜艳。油光闪闪的车中坐着美丽的女子,镜中映出她妆容的倩影。
皇英与帝子的美丽,传承了昔日的艳丽;而宫里的琬琰姬也寄托了后来的情感。
谁说花朵在晚春时节才会绽放芳香呢?其实它的美丽能够超越常见的春花,宛如那牧丹般的芬芳。

注释:

字词注释:

  • 薰风:温暖的春风。
  • 对坼:相对而立,形容花香撩动心弦。
  • 浩露:清晨的露水,滋润花瓣。
  • 油壁车:古代豪华的车子,车壁光润如油。
  • 菱花鉴:古代一种装饰的镜子,像菱形一样。
  • 皇英、帝子:指古代美丽的女子,皇英指的是皇帝的美女,帝子指的是帝王的女儿。
  • 琬琰宫姬:出自古代神话的美丽女子,象征着高贵与典雅。
  • 芳瑞:花香的象征,瑞气也有吉祥之意。
  • 牧丹春:指常见的春花,象征着繁华。

典故解析:

  • 皇英、帝子:出自古代传说,常被用来指代美丽的女子,说明诗人对美的追求与赞美。
  • 琬琰:代表美好的事物,象征着高贵与典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穆修,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对生活的感慨与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日,诗人受春风与花香的启发,表达了对美丽事物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合欢芍药》是一首充满生机与青春气息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春天的美丽与花卉的芬芳。开篇的“薰风对坼香心破”,以温暖的春风唤醒了内心的感受,营造出一种柔和而浪漫的气氛。接着“浩露双滋粉面新”则以清晨的露水润泽花瓣,展现出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在描写美人的部分,诗人通过“油壁车中同载女,菱花鉴里并妆人”,将女子的美丽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突显了女性的优雅与妩媚。诗中提到的“皇英帝子锺遗艳”,以及“琬琰宫姬托后身”,不仅传达了对美的赞美,同时也反映出古代文化中对女性美的崇尚。

最后两句“谁道独呈芳瑞晚,也胜常调牧丹春”,则是对初春花卉的反思与肯定,表达了在不同的时节也有不同的美,强调了生命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生动,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薰风对坼香心破:春风轻拂,撩动人心的花香。
  2. 浩露双滋粉面新:晨露滋润花瓣,显得娇嫩动人。
  3. 油壁车中同载女:华丽的车中坐着女子,展现美丽的身影。
  4. 菱花鉴里并妆人:镜中映出她的妆容,增添了一份雅致。
  5. 皇英帝子锺遗艳:传承了古代美人的光彩。
  6. 琬琰宫姬托后身:高贵的女子寄托了后世的情感。
  7. 谁道独呈芳瑞晚:质疑花儿晚春才有芳香。
  8. 也胜常调牧丹春:强调它的美丽超越了常见的春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香与心情相连,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油壁车中”与“菱花鉴里”,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 拟人:赋予花朵情感,使其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美丽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珍视,强调了生命的多样性与美丽的永恒。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薰风:象征着春天的温暖与生机。
  • 浩露:代表着清晨的纯净与新生。
  • 油壁车:象征着富贵与优雅。
  • 菱花鉴:象征着美丽与自我欣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薰风对坼”中“薰风”指的是什么? A. 寒风
    B. 春风
    C. 秋风
    D. 夏风

  2. “菱花鉴里并妆人”中的“菱花鉴”最可能指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镜子
    C. 一种车
    D. 一种饮品

  3. 本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A. 对历史的追忆
    B. 对战争的反思
    C. 对美的赞美与生命的思考
    D. 对爱情的渴望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 孟浩然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在《春晓》中,孟浩然以简单明了的语言表现春天的气息,强调自然界的生机;而穆修的《合欢芍药》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春天的美丽与人性的深刻。两者都赞美自然,但表现的方式与侧重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