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莒国丘垅在,莒台荆棘深。
凭高一极目,怀古重伤心。
平楚苍烟暝,遇风白日沉。
谁论客怀抱,灌木自悲吟。
白话文翻译
在莒国的丘陵上,莒台被荆棘覆盖得很深。
我站在高处远眺,怀古之情涌上心头,感到无比伤感。
平原和楚地的苍茫烟雾笼罩,遇到风时,白日显得格外沉重。
谁来谈论客居的情怀,只有灌木在自言自语,发出悲伤的吟唱。
注释
字词注释
- 莒国:古代的一个国家,位于今山东省莒县一带。
- 丘垅:指丘陵和土埂。
- 凭高:站在高处。
- 极目:向远处眺望。
- 怀古:怀念古代的事情。
- 重伤心:心中感到极为悲伤。
- 苍烟暝:形容天空阴沉,烟雾弥漫。
- 白日沉:太阳似乎被压抑,显得沉重。
- 客怀:旅者的情怀。
- 灌木:指低矮的灌木丛。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莒国”作为背景,可以联想到古代莒国的兴衰史。诗中提及的“怀古”也暗示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与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穆修,字仲明,生活在宋代,是一位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作常有怀古伤今的情感,语言清新而富于画面感,擅长通过自然景物来表达内心的情绪。
创作背景
“登莒子台”创作于作者游历莒台时,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对古代历史的思考与感慨,使得诗中流露出浓厚的忧伤情绪。
诗歌鉴赏
《登莒子台》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个人情感的诗作。诗人在莒台的高处,既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是对历史的回望。开头两句通过对莒国丘垅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荆棘的深重不仅暗示了自然环境的荒凉,也象征着历史遗迹的沧桑。接下来的“凭高一极目,怀古重伤心”,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诗人站在高处,望向远方,思绪回荡在历史的长河中,感受到深深的伤感。
“平楚苍烟暝”一句,展现出一幅苍茫的画面,平原与楚地的景象在烟雾中交织,给人一种无边无际的压抑感。接着“遇风白日沉”,诗人在描绘自然的同时,感受到内心的沉重。最后两句则转向对“客怀”的反思,诗人感到孤独无依,灌木在风中悲吟,似乎在诉说着他的心声。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沉重而又凄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莒国丘垅在,莒台荆棘深:描述莒国的丘陵与荆棘的生长,传达出荒凉的景象。
- 凭高一极目,怀古重伤心:站在高处远望,思绪回到过往,心中感到沉痛。
- 平楚苍烟暝,遇风白日沉:描绘了苍茫的景象,白日被风压抑,意象深沉。
- 谁论客怀抱,灌木自悲吟:诗人思考孤独的客居生活,灌木似乎在替他吟唱悲伤。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荆棘深”暗示历史的沧桑。
- 拟人:灌木“自悲吟”,赋予自然以情感,深化诗人内心的孤独。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与对个人处境的反思。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伤感,反映出对往事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丘垅:象征着历史的积淀与沧桑。
- 荆棘:代表着阻碍与困难,暗示历史的沉重。
- 苍烟:象征着模糊的记忆与往事。
- 白日沉:代表着希望的黯淡与内心的沉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莒国”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湖北
- B. 山东
- C. 河南
-
诗人站在高处,望向远方,内心感到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悲伤
- C. 兴奋
-
“灌木自悲吟”中的“自悲吟”是指什么?
- A. 灌木在唱歌
- B. 灌木的悲伤情感
- C. 灌木在与人对话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同样表达了对历史的怀念与个人情感的交织,但李白的风格更加豪放,情感更加奔放。
- 《登高》:杜甫的作品中包含更多的社会关怀与人生哲理,情感更加沉重。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