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时间: 2025-01-26 05:08: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
程垓 〔宋代〕
山尽雨溪头。
水合天浮。
行人莫赋大江愁。
且是芙蓉城下水,还送归舟。
鱼雁两悠悠。
烟断云收。
谁教此水却西流。
载我相思千点泪,还与青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山峦尽头的雨水汇入溪流,水面与天空相连,行人不必再为大江的愁绪而作诗。此时此刻,是芙蓉城下的水流,依旧送走归家的船只。鱼儿和雁鸟在空中悠然自在。烟雾散去,云朵收拢,谁让这水流向西而去呢?它承载着我千点思念的泪水,也与那青楼的女子相伴。
注释:
字词注释:
- 浪淘沙:词牌名,常用来表达离愁别绪的情感。
- 芙蓉城:指的是以荷花著称的城市,象征着美丽与柔情。
- 西流:水流向西,暗示别离与追忆的情感。
典故解析:
- 青楼:古代指歌妓居住的地方,象征着美丽但也带有悲情的女子,常用以表达思念与离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程垓,宋代词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常表现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感悟,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诗人离别故乡或亲友之际,表达了对故乡、亲友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浪淘沙》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离别的忧伤与对故乡的眷恋。诗的开头以“山尽雨溪头”引入自然景象,雨水与溪流汇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悲伤的氛围。接着,诗人提到行人不必再为大江的愁绪赋诗,似乎在安慰自己,也在劝诫他人。不远处的芙蓉城下,水流依旧,归舟正在驶向远方,带走了那些与人相伴的岁月。
“鱼雁两悠悠”一语,展现了自然的悠然自得,然而在这欢快的景象之下,却隐藏着诗人对离别的深切思念。最后,诗人用“载我相思千点泪,还与青楼”来结束,情感愈发浓烈,千点泪水仿佛随着水流而去,留下无尽的思念与遗憾。整首词结构严谨,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观察,又有对人情的感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尽雨溪头:山的尽头,雨水汇聚在溪流的开头,描绘出自然的景象。
- 水合天浮:水面与天空相连,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 行人莫赋大江愁:行人无需再为大江的忧愁作诗,暗示对忧愁的释然。
- 且是芙蓉城下水,还送归舟:芙蓉城下的水流依旧,送走归家的船只,表现对故乡的眷恋。
- 鱼雁两悠悠:鱼儿和雁鸟自在地飞翔,象征自然的安宁。
- 烟断云收:烟雾散去,云朵收拢,暗示时光的流逝。
- 谁教此水却西流:水流向西,象征离别与追忆,感叹人生的无常。
- 载我相思千点泪,还与青楼:承载着思念与泪水,与青楼的女子相伴,表达深切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流向西比喻为情感的流逝。
- 拟人:水流与思念相结合,赋予水以情感。
- 对仗:如“鱼雁两悠悠”与“烟断云收”,形成和谐的音律。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别与思念展开,表达了对故乡和亲友的深切怀念,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又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真挚而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象征稳重与永恒。
- 水:代表流动与变幻,承载情感。
- 鱼雁:象征自由与无拘无束。
- 芙蓉城:美丽的象征,寄托对故乡的眷恋。
- 青楼:象征着离愁与思念的对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浪淘沙》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陶渊明
- C) 程垓
- D) 杜甫
-
“山尽雨溪头”描绘了什么样的自然景象?
- A) 山与海
- B) 山与溪流
- C) 山与湖泊
- D) 山与沙漠
-
诗中提到的“青楼”象征着什么?
- A) 美丽与豪华
- B) 离愁与思念
- C) 战争与悲惨
- D) 自由与快乐
答案:
- C) 程垓
- B) 山与溪流
- B) 离愁与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柳永的《雨霖铃》
诗词对比:
- 程垓的《浪淘沙》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现了女性的思念情感,但程垓更侧重于自然与离别的结合,而李清照则更加细腻地表现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程垓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