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时间: 2024-09-19 21:24:06

才合又轻离。

心事多违。

小窗灯影记亲移。

可奈酒酣花困处,不省人归。

山翠又如眉。

肠断幽期。

相思有梦阿谁知。

莫遣重来风絮乱,不似当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
作者: 程垓 〔宋代〕

才合又轻离。心事多违。
小窗灯影记亲移。
可奈酒酣花困处,不省人归。
山翠又如眉。肠断幽期。
相思有梦阿谁知。
莫遣重来风絮乱,不似当时。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段情缘本该合适,却又轻易地分离。心中有许多愁苦,常常与心愿相违。小窗下灯影摇曳,回忆着亲密的时光。可惜在酒酣花醉之时,竟不觉夜已深。山色如眉,令人想起那幽幽的约定,心中断肠。相思的梦,谁人能够知晓。莫让那纷飞的风絮再度扰乱,真不像当初那般美好。

注释:

字词注释

  • 轻离:指轻易地分开。
  • 心事多违:心中所想与现实相违。
  • 小窗灯影:小窗前灯光的影子,象征着温暖的回忆。
  • 酒酣花困:酒喝得酣畅,花也正盛,暗示着沉浸在美好的时光中。
  • 肠断幽期:形容心中因思念而痛苦,幽期指暗中约定的时间。

典故解析
“山翠又如眉”可联想到古代诗词中常用的“眉”作为美人的象征,山的青翠与女子的眉毛相似,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程垓,宋代词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风格细腻,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浪淘沙》成作于个人情感经历,表达了离愁别绪以及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情感变化的思考。

诗歌鉴赏:

《浪淘沙》是一首充满离愁的词作,字里行间透露着对逝去时光的无奈与感慨。开篇以“才合又轻离”点明情感的脆弱,表明即便是看似合适的缘分,却也难逃分离的命运。接下来的“心事多违”则进一步揭示了内心的矛盾与无奈,似乎每一个心愿都难以实现。

“小窗灯影记亲移”这句则通过生动的意象,营造出一个温馨而又惆怅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那些美好回忆的瞬间。“酒酣花困处”描绘了作者在欢愉中却又不知归路的状态,反映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不舍。山翠如眉的意象,既美丽又富有情感,暗示着对爱人的思念。

后半部分的“相思有梦阿谁知”,表达了孤独的相思之苦,梦中的情感无人能懂,令人倍感伤感。“莫遣重来风絮乱,不似当时”则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情感更加深沉。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过去的回忆,又有对未来的不安,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才合又轻离:此句表明情感的本质,是合适的缘分却因种种原因而轻易分开。
  • 心事多违:内心的想法与现实往往背道而驰,反映出一种无奈。
  • 小窗灯影记亲移:小窗前的灯光映照着过去的美好时光,暗示对亲密关系的怀念。
  • 可奈酒酣花困处,不省人归:沉醉于当下的欢愉,然而却迷失在时间的流逝中。
  • 山翠又如眉:通过自然景色抒发情感,山的青翠如同心中美人的眉目。
  • 肠断幽期:表达因思念而心痛,幽期暗指未能实现的约定。
  • 相思有梦阿谁知:孤独的思念,梦中情感无人能解。
  • 莫遣重来风絮乱,不似当时:对比过去与现在,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山翠又如眉”将山的美丽比作女性的眉毛,增强了意象的美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词的韵律感,如“酒酣花困处”与“心事多违”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逝去爱情的惋惜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展现了人生无常与情感脆弱的主题,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窗:象征温暖的家庭与亲密的过往。
  • 灯影:象征回忆与思念。
  • 酒与花:象征欢愉与美好时光。
  • 山翠:象征美丽的自然与内心深处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浪淘沙》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元代
  2. 诗中“心事多违”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无奈
    • C. 期待
  3. 诗中提到的“小窗”象征着什么?

    • A. 忘却
    • B. 亲密的记忆
    • C. 未来的希望

答案

  1. B. 宋代
  2. B. 无奈
  3. B. 亲密的记忆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程垓的《浪淘沙》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前者更侧重于离愁,后者则表现出对爱情的执着与美好回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鉴赏辞典》
  • 《古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