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辅黄图载赵飞燕太液池结裾游宋公鸡蹠载飞燕太液池归风送远曲俱谓飞燕欲御风仙去杂用古语戏题于后 其一》
时间: 2024-09-19 21:52: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饮飞挟宸舟,彩鹢粲云母。
波涵太液秋,影动灵鼍吼。
观云棹水撷菱蕖,冯夷击鼓群龙趍。
飘飘仙袂随风举,帝怜飞燕结缨裾。
当时得意更深眷,承恩日在昭阳殿。
兹游奇绝冠平生,三十六宫俱健羡。
白话文翻译
乘着飞舟在湖面上畅游,彩色的鹢头映衬着如云母般的光彩。
秋水涟漪荡漾,像灵鼍在吼叫。
看那白云,划着船在水面上撷取菱角和荷花,冯夷击鼓,群龙翻腾而舞。
仙袂如飘,随风高扬,天帝怜惜飞燕,让她结缨裾。
那时的得意更令人心醉,恩宠光辉普照昭阳殿。
如今的游历奇绝,冠绝我平生,三十六宫都为之羡慕。
注释
- 饮飞挟宸舟:饮,乘坐;飞,指飞舟;宸舟,帝王的舟船。
- 彩鹢粲云母:鹢,指鹢头,即船的舳头;粲,光彩照耀。
- 波涵太液秋:波,水波;太液池,指的是太液池,秋天的水面波光粼粼。
- 灵鼍:灵鼍,传说中的一种神兽,象征美好的事物。
- 冯夷:传说中的鼓手,指代乐声。
- 结缨裾:缨裾,指飘动的衣袂,表示飞燕的轻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冠卿,宋代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而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风貌,常与历史典故结合,富有情感深度与文化内涵。
创作背景
《三辅黄图载赵飞燕太液池结裾游宋公鸡蹠载飞燕太液池归风送远曲俱谓飞燕欲御风仙去杂用古语戏题于后 其一》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诗中描绘了飞燕在太液池的游玩场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飞燕为线索,借助太液池的美丽风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由、欢愉的追求。开头以“饮飞挟宸舟”引入,立刻营造出一种轻盈而又优雅的氛围,仿佛我们与飞燕一同乘舟游览。诗中频繁出现的自然意象,如“波涵太液秋”,使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和谐。
而“冯夷击鼓群龙趍”则通过音乐的描写,增添了诗的动感与活力,仿佛我们能听见那欢快的乐声,感受到自然的律动。最后两句诗,诗人回忆自己曾经的荣耀和现在的奇绝游历,展现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既有对美好自然的描绘,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思考,情感深邃而丰富,体现了杨冠卿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饮飞挟宸舟:以飞舟游湖,象征着自由与灵动。
- 彩鹢粲云母:色彩斑斓的船头,映衬着湖水的波光,显示出自然的美丽。
- 波涵太液秋:秋天的太液池,水波荡漾,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影动灵鼍吼:水面的影子随着波动而移动,灵鼍的吼声更添神秘感。
- 观云棹水撷菱蕖:描绘了乘舟的乐趣,采摘水中的菱角与荷花,象征着对生活的享受。
- 飘飘仙袂随风举:仙袂随风飘动,营造出一种轻盈的意境。
- 帝怜飞燕结缨裾:天帝怜爱飞燕,给予她轻盈的衣裳,象征着美好的恩宠。
- 当时得意更深眷:回忆起当年的辉煌,感受到更深的眷恋。
- 承恩日在昭阳殿:昭阳殿是古代皇宫,象征着荣华富贵。
- 兹游奇绝冠平生:如今的游历与众不同,令人难忘。
- 三十六宫俱健羡:三十六宫中的众人都对其羡慕。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波涵太液秋”,将水波与秋天相结合,形象生动。
- 拟人:如“帝怜飞燕”,赋予了天帝情感,使诗意更为丰富。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自由与美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过往辉煌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待。诗人通过飞燕的形象,传达出一种向往和渴望,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飞燕:象征自由与轻盈,代表着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 太液池: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和谐,代表着人们向往的理想境界。
- 仙袂:象征美丽与飘逸,体现出一种超脱的感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飞燕”象征什么?
- A. 自由
- B. 荣华
- C. 财富
- D. 权力
-
“波涵太液秋”中的“秋”字在诗中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季节的变化
- B. 宁静的氛围
- C. 自然的美丽
- D. 生命的短暂
-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对权力的追求
- B. 对自由与美好的向往
- C. 对财富的渴望
- D. 对历史的思考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望岳》
- 温庭筠的《梦江南》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较,杨冠卿的《三辅黄图》在意象上更为细腻,通过飞燕的形象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李白则通过山水壮丽来展现个人的豪情与壮志,体现了两位诗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