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亲征诏 其一》

时间: 2025-01-11 13:59:22

诏语深醇告万方,便知九鼎不劳扛。

波臣奔走扶黄屋,约束风涛过大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读亲征诏 其一
作者:杨冠卿 〔宋代〕

诏语深醇告万方,
便知九鼎不劳扛。
波臣奔走扶黄屋,
约束风涛过大江。

白话文翻译:

这道诏书内容深厚而醇厚,传达给四方百姓,
因此知道九鼎的重任无需亲自承担。
波臣们快速奔走,扶持着皇家的黄屋,
约束着风浪,渡过了大江。

注释:

  • 诏语: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 深醇:内容深厚而醇厚,指诏书的内容有深远的意义。
  • 九鼎:古代中国的象征性器物,代表国家的重任和权威。
  • 波臣:指水边的臣子,形容那些在水上活动的官员。
  • 黄屋:形容皇帝的车驾或居所,寓意皇权。
  • 约束:控制、限制。
  • 风涛:波浪和风浪,指水面上的风浪。

典故解析:

  • 九鼎:在中国古代,九鼎是传说中大禹铸造的三件重要器物,象征着国家的兴衰和权力的象征,是古代国家权威的代表。
  • 黄屋:常用来比喻帝王的居所或坐骑,代表着皇权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冠卿,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风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其作品多关注国家大事与个人情怀的结合,具有很强的时代气息。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宋代,正值国家面临外敌入侵的危机时刻,诗人通过诏书的内容表达了对国家大事的关心与责任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统治者的期待与寄望。

诗歌鉴赏:

《读亲征诏 其一》是一首反映国家兴亡、责任与权力的古诗。作者通过对皇帝诏书的深刻理解,表达了对国家大事的关注。诗的开头“诏语深醇告万方”,展现了诏书内容的庄重和深远,暗示了皇帝的统治有其深厚的道理和意义。接着“便知九鼎不劳扛”,通过九鼎的典故,传达出国家重任不必由普通百姓承受的理念,强调了统治者的责任与义务。最后两句“波臣奔走扶黄屋,约束风涛过大江”,则描绘了臣子们为维护国家稳定所做的努力,表现出一种忠诚与责任感。整首诗用词简练而意蕴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对皇权的尊重及对臣子的激励,具有很强的时代气息和社会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诏语深醇告万方:这句表明了皇帝的诏书内容深厚而醇厚,传达给四方百姓,暗示着国家的重任与责任。
  2. 便知九鼎不劳扛:通过九鼎这一象征,指出国家的重任无需由普通人来承担,强调了统治者的责任。
  3. 波臣奔走扶黄屋:描绘了那些在水上活动的官员们为了保护皇权而奔走的场景,展现了他们的忠诚。
  4. 约束风涛过大江:暗示着这些臣子努力控制风浪,确保国家的安稳,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九鼎”比喻国家的重任,增强了诗的象征意义。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前后句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了统治者在国家大事中的责任,以及臣子们为维护国家稳定而付出的努力,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权力的尊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九鼎:象征着国家的重任和权威。
  • 波臣:代表致力于国家安全的官员。
  • 黄屋:象征着皇权与统治者的权威。
  • 风涛:暗示动荡与不安,强调维护国家稳定的必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诏书的内容在诗中被形容为: A. 浅显易懂
    B. 深厚而醇厚
    C. 短小精悍
    D. 复杂难懂

  2. 九鼎在诗中象征着: A. 财富
    B. 国家重任
    C. 个人荣华
    D. 战争

  3. “波臣奔走扶黄屋”中的“黄屋”指的是: A. 平民的房屋
    B. 商人的店铺
    C. 皇帝的居所
    D. 士人的营地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表现了对国家的忧虑与责任感。
  • 《春望》(杜甫):同样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诗词对比:

  • 《春望》与《读亲征诏》:两首诗都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前者通过春天的景象表现忧国忧民的情怀,而后者则通过诏书表达对国家事务的关注。

参考资料:

  1. 《宋诗选》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唐诗三百首》
  4. 《诗经》与《楚辞》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