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峡龙潭》
时间: 2025-04-28 03:58: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青玉峡龙潭
作者: 易顺鼎 〔清代〕
苍崖天一围,径转吐雄瀑。
灵山孕真源,金膏出其腹。
奔云从空来,数里势屡曲。
意嫌鸿濛隘,未肯受迫束。
化工惜元气,万古与之蓄。
跌为孤潭幽,神物有起伏。
纡徐向平川,余响戛寒玉。
谁云一泓窘,百宝可沐浴。
倒穿大瀛底,日月入亦绿。
地深云霞幽,自暮抵朝旭。
如闻清猿啼,下饮涧水渌。
兹区实琴德,幽接轩与顼。
遂令遗世士,无言转温肃。
镌痕洗春苔,万石尽可读。
我游岂云多,终老难餍足。
绵暖天地心,清寥在奇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青玉峡的壮丽景色和幽深的龙潭。高耸的山崖如同天际的围墙,山间小径蜿蜒而行,奔腾的瀑布从悬崖倾泻而下。灵山深藏着源头,黄金般的泉水从其腹中涌出。白云从空中奔腾而来,经过数里的曲折。诗人对那鸿蒙的气息感到狭隘,宁愿不被束缚。自然的力量珍惜着元气,万古以来与之相伴。跌落形成的孤潭幽深,神秘的生物在水面上起伏。溪水缓缓流向平原,余音如寒玉般清脆。谁说这一泓水是狭窄的呢?其中却有无数的瑰宝可供沐浴。水流穿过大海的底部,日月也在其中闪烁着绿色。大地深处云霞缥缈,从黄昏抵达朝阳的光辉。如同听到清猿的啼鸣,溪水清澈如洗。这里真正体现了琴的德行,幽静的环境与轩辕和顼相接。于是那些遗世独立的士人,无言中变得温和而庄重。岩石上的刻痕洗净春天的苔藓,万石皆可读。我游历的经历岂能算多,终老却难以满足。天地间的温暖和谐,清澈而奇妙。
注释
- 苍崖:高耸的山崖。
- 雄瀑:雄伟的瀑布。
- 灵山:灵气逼人的山,象征着自然的灵验。
- 金膏:珍贵的泉水,金色的泉水象征着宝贵。
- 奔云:奔腾的云彩。
- 鸿濛:指朦胧的状态。
- 化工:指自然的造化。
- 孤潭幽:深邃的潭水,形容其宁静。
- 寒玉:清脆的声音,像寒玉一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易顺鼎,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表现其对自然的热爱与哲思。其诗风清新,意境深远,常以细腻的笔触展现大自然的神奇与壮丽。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时代背景下,文人对自然的崇敬与向往愈加明显。易顺鼎在游历青玉峡时,目睹了其壮丽景色,因而产生创作的灵感,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青玉峡龙潭》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青玉峡的壮丽与幽深展现得淋漓尽致。全诗以“苍崖天一围”开篇,立刻带给读者一种高耸入云的感觉,仿佛置身于巍峨的山峰之中。接下来的描写中,瀑布的奔腾、泉水的珍贵、云雾的缥缈等自然景象,层层推进,构筑出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
诗中不仅有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还有对自然哲理的思考。诗人提到“意嫌鸿濛隘,未肯受迫束”,表明对自然的向往与追求自由的心态。而“化工惜元气,万古与之蓄”则表现了对自然力量的珍视,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在情感上,诗人表现出一种对人生的思索与对自然的敬畏,深刻反映了其心灵深处的宁静与满足。最后的“绵暖天地心,清寥在奇服”,则是对自然的总结,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心灵自由的境界。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清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哲理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苍崖天一围:高耸的山崖如同围绕着天空。
- 径转吐雄瀑:蜿蜒的小径转过后,迎面而来的是雄伟的瀑布。
- 灵山孕真源:灵山孕育着真实的泉源。
- 金膏出其腹:珍贵的泉水从山腹中涌出。
- 奔云从空来:奔腾的云彩从天空而来。
- 数里势屡曲:经数里,山势曲折蜿蜒。
- 意嫌鸿濛隘:内心对那模糊而狭隘的状态感到厌恶。
- 未肯受迫束:宁愿不受约束。
- 化工惜元气:自然的力量珍惜着元气。
- 万古与之蓄:与自然的力量一同流传万古。
- 跌为孤潭幽:跌落形成的孤潭显得幽深。
- 神物有起伏:潭中神秘的生物在水面上起伏。
- 纡徐向平川:水流缓缓向平原流去。
- 余响戛寒玉:余音如寒玉般清脆。
- 谁云一泓窘:谁说这一潭水是狭窄的呢?
- 百宝可沐浴:其中却蕴含着无数的瑰宝。
- 倒穿大瀛底:水流穿过大海的底部。
- 日月入亦绿:日月在水中映出绿色的光辉。
- 地深云霞幽:大地深处云霞缥缈。
- 自暮抵朝旭:从黄昏抵达朝阳的光辉。
- 如闻清猿啼:仿佛听到清猿的啼鸣。
- 下饮涧水渌:溪水清澈如洗,令人心醉。
- 兹区实琴德:这里体现了琴的德行。
- 幽接轩与顼:环境幽静,与轩辕和顼相接。
- 遂令遗世士:使得那些遗世独立的士人。
- 无言转温肃:无言中变得温和而庄重。
- 镌痕洗春苔:岩石上的刻痕洗净春苔。
- 万石尽可读:万石皆可读,寓意深远。
- 我游岂云多:我游历的经历岂能算多。
- 终老难餍足:终老却难以满足,表达了对自然的无限向往。
- 绵暖天地心:天地间的温暖和谐。
- 清寥在奇服:清澈而奇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类情感相结合,如“寒玉”比喻清脆的余响。
- 拟人:将自然力量赋予情感,如“化工惜元气”。
- 对仗:如“日月入亦绿,地深云霞幽”,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体现了诗人追求自由、向往宁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苍崖:象征高耸与雄伟,传达出自然的壮丽。
- 雄瀑:象征力量与气势,表现自然的生机。
- 灵山:象征神秘与灵气,体现自然的灵性。
- 孤潭:象征宁静与深邃,传达出内心的平和。
- 奔云:象征变幻与自由,反映自然的无常。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丽,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哲理,展示了人与自然的深刻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苍崖”指的是什么?
- A. 低矮的山丘
- B. 高耸的山崖
- C. 平坦的大地
- D. 深邃的海洋
-
诗中提到的“金膏”象征什么?
- A. 普通的水
- B. 珍贵的泉水
- C. 金色的阳光
- D. 美丽的花朵
-
诗人对“鸿濛”的态度是?
- A. 喜欢
- B. 厌恶
- C. 无所谓
- D. 不理解
-
诗中提到的“孤潭”有何特点?
- A. 热闹
- B. 幽静
- C. 明亮
- D. 浅显
答案:
- B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 易顺鼎的《青玉峡龙潭》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了自然的美,但王维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易顺鼎则更多地体现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哲思。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山水诗选》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