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友》
时间: 2025-01-10 18:57: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兽中有人性,形异遭人隔。
人中有兽心,几人能真识。
古人形似兽,皆有大圣德。
今人表似人,兽心安可测。
虽笑未必和,虽哭未必戚。
面结口头交,肚里生荆棘。
好人常直道,不顺世间逆。
恶人巧谄多,非义苟且得。
若是效真人,坚心如铁石。
不谄亦不欺,不奢复不溺。
面无吝色容,心无诈忧惕。
君子大道人,朝夕恒的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关系,指出在动物中也有人的情性,而人在外表上看似人,但心中可能隐藏着兽性。古人虽然外形像兽,但内心都具备高尚的品德;而今人虽然表面上像人,但内心却难以测度。即使面带笑容,也不一定是真心的友好;即使流泪,也不一定是真正的悲伤。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表面上是友好的,实际内心却充满了荆棘。好人总是走直道,不随世俗而逆行;而恶人往往会巧言谄媚,追求私利。若想成为真实的人,内心应如铁石般坚定,不阿谀也不欺瞒,不奢求也不沉溺于欲望。外表上不显得吝啬,内心也无任何的诈伪与忧虑。君子应遵循大道,始终如一,朝夕不变。
注释:
- 兽中有人性:即在动物中有着人性的情感与理智。
- 人中有兽心:指在人类中,有些人却有着兽性的贪婪与残忍。
- 古人形似兽:古代人虽表现粗犷,但内心有高尚道德。
- 今人表似人:现代人可能外表优雅,但内心复杂。
- 肚里生荆棘:内心充满了尖锐的痛苦与矛盾。
- 君子:道德高尚的人,追求真理与正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号冷禅,唐代诗人,世称“孟东野”。他以诗风清新、人物形象鲜明著称,常常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作品多表现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时代背景下,社会变革迅速,人际关系复杂化,孟郊通过诗歌反映了对当时社会人性、友谊的深刻思考,表达对真实人性和道德的追求。
诗歌鉴赏:
《择友》是孟郊以其独特的视角描绘人性的一首诗。诗中运用对比手法,揭示了外表与内心的差异,提出了“兽”和“人”的哲学思考,令人深思。诗的开头通过“兽中有人性,形异遭人隔”引出人与动物的关系,暗示即使是外形粗犷的动物,内心也有情感与理性,这种对比使得人类的兽性更加突出。接着,孟郊指出在当今社会中,许多人看似友好,内心却充满了算计与虚伪,这种反讽让人警醒。
诗中“虽笑未必和,虽哭未必戚”更是揭示了人际交往中的表里不一,提醒人们要识别真伪。最后,诗人通过描绘理想的君子形象,提出了应有的道德标准,即诚实、坚韧、不虚伪、不贪婪,这种理想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人性的呼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兽中有人性:强调动物也有情感。
- 形异遭人隔:外形的不同使得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加深。
- 人中有兽心:有人虽为人,但内心却有兽性。
- 几人能真识:几人能真正识别他人的内心。
- 古人形似兽,皆有大圣德:古人虽外表粗犷,但内心有高尚品德。
- 今人表似人,兽心安可测:今人外表人模人样,但内心难以测度。
- 虽笑未必和:笑容未必代表友好。
- 虽哭未必戚:流泪未必代表悲痛。
- 面结口头交,肚里生荆棘:表面交往友好,内心却充满矛盾。
- 好人常直道,不顺世间逆:好人总是走正道,不随波逐流。
- 恶人巧谄多,非义苟且得:恶人善于阿谀奉承,追求私利。
- 若是效真人,坚心如铁石:要成为真实的人,内心应坚韧。
- 不谄亦不欺,不奢复不溺:既不阿谀也不欺骗,既不奢靡也不沉迷。
- 面无吝色容,心无诈忧惕:外表不显得吝啬,内心无忧虑与诈伪。
- 君子大道人,朝夕恒的的:君子应坚持大道,始终如一。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古人与今人的对比,突出人性的异同。
- 比喻:将人比作兽,揭示人性复杂。
- 排比:使用“虽笑未必和,虽哭未必戚”等句式,加强语气,强化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集中表达人性复杂的主题,提醒人们在交友和判断他人时要保持清醒,强调道德与真实的重要性,倡导追求内心的坚韧与真实,不被表象所迷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兽:象征兽性和人性中的阴暗面。
- 人:象征理性与道德。
- 荆棘:象征内心的痛苦与矛盾。
- 君子:象征高尚的道德标准与真实的友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兽中有人性”,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 A. 动物有情感
- B. 人类有兽性
- C. 人与动物相似
- D. 人类的情感比兽性更重要
-
“虽笑未必和”这句表达了什么?
- A. 笑容总是真心的
- B. 笑容有时是虚假的
- C. 笑容让人感到快乐
- D. 笑容总是友好的
-
诗中“君子大道人”指的是什么样的人?
- A. 表现出色的人
- B. 道德高尚、坚持原则的人
- C. 社会地位高的人
- D. 有权势的人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对人性和情感的思考,李白通过自然环境反映内心的孤独与思乡,孟郊则更直接揭示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
- 《登高》:杜甫在这首诗中反映了社会动荡中的人性挣扎,与孟郊的作品形成了鲜明对比,都是对人性深刻的探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 孟郊的生平与作品分析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