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在东武与人往反作粲字韵诗四首今黄鲁直亦》
时间: 2025-01-10 22:48: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苻坚破荆州,止获一人半。
中郎老不遇,但喜识元叹。
我今独何幸,文字厌奇玩。
又得天下才,相従百忧散。
阴求我辈人,规作林泉伴。
宁当待垂老,仓卒收一旦。
不见梁伯鸾,空对孟光案。
才难不其然,妇女厕周乱。
世岂无作者,于我如既盥。
独喜诵君诗,咸韶音节缓。
夜光一已多,矧获累累贯。
相思君欲瘦,不往我真懦。
吾侪眷微禄,寒夜抱寸炭。
何时定相过,径就我乎馆。
飘然东南去,江水清且暖。
相与访名山,微言师忍粲。
白话文翻译
苻坚攻破荆州,只获得一人半的战利品。
中郎年老却不得志,只喜欢对元的叹息。
我如今何其幸运,文字使我厌倦玩味。
又得到了天下的才华,与我共度百忧。
暗中求我辈人,约定作林泉的伴侣。
宁愿等到垂老,匆忙收获一瞬间。
不见梁伯鸾,只能空对孟光的案头。
才华难以避免,妇女的厕所杂乱无章。
世上难道没有文人,对我如同洗手。
独喜诵读君的诗,韶音的节奏缓慢。
夜光已经很多,何况收获满满的珍宝。
相思让君愈发憔悴,若不来我实在懦弱。
我们这些人眷恋微薄的俸禄,寒夜里抱着寸炭取暖。
何时才能相聚,径直来到我这里的馆子。
飘然东南而去,江水清澈而温暖。
一起去访名山,微言中师从于忍耐的乐趣。
注释
- 苻坚:五胡十六国时期的统治者,攻陷荆州。
- 中郎:古代官职,指年轻的文士或武士。
- 元:指元稹,唐代诗人。
- 诗中提到的“梁伯鸾”和“孟光”:传说中的才子佳人,象征着才华与爱情。
- 诗中“微言师忍粲”:即小心谨慎地享受生活和诗歌的乐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又有细腻温柔,深受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苏轼晚年,正值个人生活低谷时,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文学的热爱与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苏轼对历史的回顾与对个人命运的反思。开头提到苻坚的征战,暗示个人奋斗的艰辛与无奈。中郎的不遇则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失落感。全诗中,苏轼通过回忆友人元稹,表达了对文学与友谊的珍视。尤其是提到相思与孤独,展现了他内心的柔情与脆弱。结尾则渴望与友人共游名山,寄托了他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与人文关怀,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苻坚破荆州,止获一人半。
反映历史事件,强调战斗的失败与无奈。 -
中郎老不遇,但喜识元叹。
中郎的失意与对元稹的怀念形成对比。 -
我今独何幸,文字厌奇玩。
表达对文字的厌倦和孤独感。 -
又得天下才,相従百忧散。
才华是人生的慰藉,能减轻忧愁。 -
阴求我辈人,规作林泉伴。
渴望与友人隐居于山林,共享宁静。 -
宁当待垂老,仓卒收一旦。
宁愿等到老去,也不愿匆忙追求。 -
不见梁伯鸾,空对孟光案。
对历史佳人的怀念,彰显孤独与失落。 -
才难不其然,妇女厕周乱。
才华在世间难以被认同,生活的琐碎让人无奈。 -
世岂无作者,于我如既盥。
自问世上是否还有人理解自己的心境。 -
独喜诵君诗,咸韶音节缓。
享受吟诵他人诗歌的乐趣,体现对美的向往。 -
夜光一已多,矧获累累贯。
夜晚的光辉与丰盛的收获形成对比。 -
相思君欲瘦,不往我真懦。
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自身的懦弱。 -
吾侪眷微禄,寒夜抱寸炭。
生活困顿,却依旧珍惜微薄的收入。 -
何时定相过,径就我乎馆。
渴望与友人相聚的心情。 -
飘然东南去,江水清且暖。
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向往自由的情感。 -
相与访名山,微言师忍粲。
期待与友人探访名山,共享生活的乐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征战,增添了诗的厚重感。
- 对仗:如“仓卒收一旦”与“相従百忧散”,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排比:如“相思君欲瘦,不往我真懦”,情感层次分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人生的孤独与渴望,表现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同时也传达了对文学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苻坚:象征历史的悲壮。
- 中郎:表示失落的才子形象。
- 林泉:隐喻理想的生活状态。
- 江水:象征自由与宁静的心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苻坚”是哪个历史时期的统治者?
- A. 唐代
- B. 五胡十六国时期
- C. 宋代
-
诗中提到的“中郎”指的是什么?
- A. 官职
- B. 地名
- C. 书名
-
诗人对“文字”的态度是?
- A. 热爱
- B. 厌倦
- C. 不在乎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的作品对比:两位诗人虽同为伟大的文学家,但风格迥异。苏轼的作品多含哲理,情感细腻;李白则更多表现豪放与奔放的个性。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