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实前辈戏咏炭,敬用其韵以和之》

时间: 2025-04-27 18:31:21

裘葛中更又一年,故人情重到冰天。

热肠毕竟能传出,炙手休嗤莫近前。

客至乍惊开燠馆,宵深不怕拥寒毡。

全凭黍谷回温力,为奏南薰解愠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裘葛中更又一年,
故人情重到冰天。
热肠毕竟能传出,
炙手休嗤莫近前。
客至乍惊开燠馆,
宵深不怕拥寒毡。
全凭黍谷回温力,
为奏南薰解愠弦。

白话文翻译:

在这寒冷的冬天又过去了一年,
老朋友的情谊依然在冰天雪地中感人。
热心肠的情感总是能够传递出来,
即使身处高温也不必嘲笑我靠近。
客人来到时,突然惊喜地打开了温暖的馆子,
深夜里也不怕裹着寒冷的毡子。
全靠黍米和谷物的温暖力量,
才能奏出如南风般和谐的音弦。

注释:

  • 裘葛:指毛皮和麻布的衣物,常用于形容寒冷的天气。
  • 情重:表示感情深厚。
  • 炙手:形容热情或热度,常用于比喻人心的热度。
  • 燠馆:温暖的房间,常用于聚会或招待客人。
  • 寒毡:保暖的毡子,常用于抵御寒冷。
  • 黍谷:指黍米和谷物,象征温暖和能量。
  • 南薰:比喻温暖的南风,常用来形容和谐的音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文泂(约1680年-约1730年),字子骥,号松溪,清代诗人,以其清新秀丽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著称。他的诗常常表现出对友人及自然的深厚感情。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寒冷的冬季,诗人通过对旧友情谊的回忆,表现了深厚的人际关系和温暖的情感。诗歌中对冬季寒冷环境的描绘,反衬出友情的温暖与重要。

诗歌鉴赏:

徐文泂的《王子实前辈戏咏炭,敬用其韵以和之》是一首充满温暖与情谊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在严冬中对友情的深切感悟。开篇以“裘葛中更又一年”引入,描绘了寒冷的季节,立即营造出一种冰冷的氛围。然而,诗人随即转向对“故人情重”的深情追忆,表明尽管外界环境恶劣,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仍然能够带来温暖。

诗中的“热肠毕竟能传出”一语,传达出热情的情感能够超越物理的距离和寒冷,体现了人际关系的温度。接下来的“炙手休嗤莫近前”则提醒他人要珍惜这种温暖,而不是冷嘲热讽。随着客人的到来,诗人描绘出“宵深不怕拥寒毡”的场景,反映了在友情的温暖中,寒冷也变得不再可怕。

最后两句“全凭黍谷回温力,为奏南薰解愠弦”则用黍米和谷物象征着内心的温暖,暗示着友谊如南风般能够化解一切愤懑与不快。这首诗通过对温暖与友情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人际关系在严冬中所带来的生命力量,具有深刻的哲理与人情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裘葛中更又一年:描绘寒冷的冬天,强调时间的流逝。
  2. 故人情重到冰天:表达对老朋友深厚感情的追忆。
  3. 热肠毕竟能传出:热情的心肠能够传递温暖。
  4. 炙手休嗤莫近前:即使温暖,也不希望被冷嘲热讽。
  5. 客至乍惊开燠馆:朋友到来时,惊喜地打开了温暖的房间。
  6. 宵深不怕拥寒毡:夜深寒冷,但有朋友在身边不惧怕。
  7. 全凭黍谷回温力:依赖于食物带来的温暖。
  8. 为奏南薰解愠弦:以温暖的情感化解不快,奏出和谐的乐音。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热肠”与“炙手”,形成对比,增强表现力。
  • 比喻:用“黍谷”比喻温暖的力量,象征内心的温情。
  • 拟人:将情感赋予物,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友情的温暖,即使在严寒的冬季,友情也能带来心灵的温暖和慰藉,表现了人际关系的珍贵与温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裘葛:象征天气的寒冷,暗示外部环境。
  • 热肠:象征友人的温暖和热情。
  • 黍谷:象征温暖的食物和生活的能量。
  • 南薰:象征和谐与温暖的气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裘葛”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食物
    • B. 一种衣物
    • C. 一种乐器
    • D. 一种天气
  2. “热肠毕竟能传出”这句诗强调了什么?

    • A. 热情与友谊
    • B. 寒冷的天气
    • C. 食物的温暖
    • D. 夜晚的寒冷
  3. 诗中提到的“黍谷”主要象征什么?

    • A. 食物
    • B. 友情
    • C. 温暖
    • D. 冷漠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同样表现出自然与友谊的关系,但更侧重于自然的宁静。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同样涉及人情,但更强调离别的愁苦与思念。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