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题自涂瓯江孤屿便面以贻张珍怀,珍怀籍永嘉,家住谢池巷,传为康乐池上楼遗址》

时间: 2025-04-27 10:29:23

瓯江好,孤屿媚中川。

会得池塘春草意,奇声漱玉岂虚传。

空水共澄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江南·题自涂瓯江孤屿便面以贻张珍怀
龙榆生 〔近代〕

瓯江好,孤屿媚中川。
会得池塘春草意,
奇声漱玉岂虚传。
空水共澄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瓯江的美丽景色,尤其是孤屿在水中的迷人姿态。诗人通过池塘的春草意象,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受,仿佛那奇妙的声音在水中流淌,绝非虚假之言。最后,空旷的水面和清澈的水流相互映衬,呈现出一幅美丽的画面。

注释:

  • 瓯江:指的是瓯江,位于中国浙江省,是一条重要的河流。
  • 孤屿:指独立的小岛或小丘。
  • :美丽、吸引。
  • 池塘春草意:形容池塘中春天草木生长的生机。
  • 漱玉:意为在水中漱洗玉石,形容水声清脆动听。
  • 空水共澄鲜:形容水面清澈而空灵。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漱玉”可以追溯到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象征着清澈的水声和美丽的景致。 “空水共澄鲜”则体现了自然的宁静与和谐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龙榆生,近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龙榆生的游历过程中,受到瓯江美景的启发,旨在表达他对自然美的赞美和个人情感的寄托。

诗歌鉴赏:

这首《望江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瓯江的自然美。起首两句“瓯江好,孤屿媚中川”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描绘了瓯江的美丽风景和孤独的小岛,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接下来的“会得池塘春草意”则引入了春天的生机,表现了大自然的复苏。诗人用“奇声漱玉岂虚传”来表达对水声的赞美,传达了他对自然美的感受,这种声音的动听和清澈让人感到不可思议。最后一句“空水共澄鲜”则将整首诗的意境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表现了空旷与清澈的完美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整首诗不仅描绘了优美的自然景色,也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瓯江好,孤屿媚中川”:瓯江的景色美妙,孤独的小岛在水中显得格外迷人。
    2. “会得池塘春草意”:理解了池塘中春天草木生长的意蕴。
    3. “奇声漱玉岂虚传”:奇妙的声音在水中流动,并非虚假。
    4. “空水共澄鲜”:清澈的水面与空灵的景象交织在一起。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声比作漱洗玉石,形象生动。
    • 对仗:如“空水共澄鲜”,形成了词语的对称与和谐。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瓯江: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美丽。
  • 孤屿:代表孤独与宁静。
  • 春草:象征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水声:传达出一种清新与动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河流是哪个? A. 长江
    B. 瓯江
    C. 黄河

  2. “孤屿媚中川”中的“媚”意为? A. 吸引
    B. 迷人
    C. 美丽

  3.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人情世故的感慨
    B. 对自然美的赞美
    C. 对历史的反思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江雪》

诗词对比

  • 比较《望江南》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前者更注重水的美,而后者则强调山林的幽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近现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龙榆生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