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花自飘零草自荣,何须惆怅独关情。
高轩日永成危坐,隔水风来闻锻声。
白话文翻译:
花瓣自会飘落,草儿却会自盛,何必因此而感到忧伤?
高高的轩窗前,日光明媚,我独自坐着,
隔着水面,阵阵风吹来,能听到锻造的声音。
注释:
- 飘零:花瓣随风飘落,形容花的凋零。
- 草自荣:草木自会生长茂盛,强调自然的生生不息。
- 惆怅:忧愁、失落的情感。
- 高轩:高大的窗庭,通常指居所或书房。
- 日永:日光持续,形容时间的悠长。
- 危坐:高高地坐着,可能暗示一种孤独的状态。
- 锻声:锻造时发出的声音,象征着劳动和创造。
典故解析:
此诗中并未涉及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其表现的自然法则与人生哲理,反映了道家思想的影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基(1311-1375),号君实,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及军事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而著称,是元代诗歌的重要代表之一。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元代,时代背景动荡,刘基面对社会的不安与个人的孤独,试图通过诗歌表达对自然的感悟及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悟。诗的开头提到“花自飘零草自荣”,暗示生命的凋零与繁盛是自然规律,花虽美丽却难以久存,而草则顽强地生长。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哲学思考,也反映了对生命态度的豁达。
接下来的“何须惆怅独关情”,则是诗人对自己情感的自我安慰。他劝诫自己不必因花的凋零而感到惆怅,因为自然的法则是循环往复的。高轩日永成危坐,隐喻着诗人在光明的日子里却感到孤独,展现了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最后一句“隔水风来闻锻声”,则通过听觉引入外界的劳动景象,体现了生活的真实与人间的烟火气。整体而言,这首诗兼具自然哲学与人文关怀,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对孤独的淡然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通过自然景象的对比,强调世事的无常与流转。
- 第二联转向内心的反思,表现孤独与思考的冲突。
- 最后一联则通过外部声音的引入,展现了人与自然的联系。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仗和排比,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的运用,如“花”“草”“高轩”等,形象生动。
-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生命的无常与个体的孤独,通过自然的变化引发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生活的理解和接受。
意象分析:
- 花:象征美好与短暂,暗示生命的脆弱。
- 草:象征坚韧与生长,表现生命的顽强。
- 高轩:代表内心的孤独与思考的空间。
- 锻声:象征劳动与创造,体现生活的真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草自荣”表达了什么样的生命观? a) 生命短暂
b) 生命顽强
c) 生命无常 -
诗人为何劝自己“何须惆怅”? a) 因为他不喜欢花
b) 因为自然规律使然
c) 因为他感到快乐 -
“隔水风来闻锻声”中的“锻声”代表什么? a) 音乐
b) 劳动的声音
c) 自然的声音
答案:
- b) 生命顽强
- b) 因为自然规律使然
- b) 劳动的声音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基与王之涣的诗作,两者均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情感,但刘基更侧重于内心的孤独与哲理思考,而王之涣则显得更为豪放与激昂。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