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古戍连山火,新城殷地笳。
九州犹虎豹,四海未桑麻。
天迥云垂草,江空雪覆沙。
野梅烧不尽,时见两三花。
白话文翻译:
古老的戍楼旁连绵的山火在燃烧,新建立的城市里传来悲笳之声。
九州大地上依然像是虎豹般凶猛,四海之内尚未见到桑麻的丰收。
天空高远,云层低垂,草地显得十分荒凉;江面空荡,雪花覆盖着沙土。
野梅虽然被火焚烧殆尽,但偶尔还能见到两三朵花。
注释:
- 古戍:古老的防御工事,象征着历史的沧桑与战争的遗迹。
- 殷地笳:笳为一种乐器,这里指悲伤的乐声,表示战后新城的凄凉。
- 九州:指中国的广阔土地,象征着国家的统一与繁荣。
- 天迥云垂草:形容天空的高远与云的低垂,传达一种孤寂的氛围。
- 野梅:野生的梅花,象征着坚韧与希望。
典故解析:
- 虎豹:常用来比喻战争中的凶猛与残酷,反映出国土尚未安宁的状态。
- 桑麻:两种农作物,象征着农业的丰收与和平的生活,暗示战争时期的荒凉与愁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字廷芳,号季高,明代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以诗文才华著称,尤其擅长古体诗,作品大多反映了个人的理想与对国家的忧虑。其诗风豪放,情感真挚,常涉及社会现实与历史感受。
创作背景:
《古戍》写于明代,时局动荡,国防压力加大,诗人通过描绘古戍与新城的对比,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思考。此诗反映了战乱后人们的痛苦与渴望和平的心情。
诗歌鉴赏:
《古戍》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感与社会批判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古戍与新城的景象,展现了战乱对国家与人民的深重影响。开篇的“古戍连山火”不仅传达了历史的痕迹,同时也象征着战争的持续与不安。接下来的“新城殷地笳”则让人感受到新建立城市的悲凉,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在此刻显得尤为尖锐。
诗中提到的“九州犹虎豹,四海未桑麻”,更是直白地表达了国家尚未安定,百姓生活仍然困苦的现实。此外,诗人在自然景象的描写中融入了情感的细腻变化。最后几句“野梅烧不尽,时见两三花”,不仅是对生命顽强的赞美,也是对未来希望的寄托。即使环境恶劣,仍有花朵绽放,象征着人们对和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古戍连山火:古老的戍楼旁,山火连绵不绝,暗示着战争的持续。
- 新城殷地笳:新建的城市里充满了悲伤的笳声,表明战后人们的哀伤与不安。
- 九州犹虎豹:即使在全国范围内,依然像猛兽般的危机四伏,国家动荡不安。
- 四海未桑麻:四面八方都还没能播种桑麻,象征着经济荒凉与饥荒。
- 天迥云垂草:天空高远却低垂的云,草地显得荒凉,传递出一种孤寂的感觉。
- 江空雪覆沙:江水空荡荡,雪覆盖沙地,描绘出一幅冷清的冬季景象。
- 野梅烧不尽:虽然野梅遭到焚烧,却依然顽强地生长,象征着生命的坚韧。
- 时见两三花:偶尔能见到几朵花,传达出在困境中仍有希望的情绪。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古戍连山火,新城殷地笳”,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国家形势比作“虎豹”,生动地传达出社会的动荡与危险。
- 意象:如“野梅”,象征坚韧与希望,体现了诗人的情感寄托。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战争与和平的主题,表达了对国家安宁的渴望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诗人通过对比古今,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戍:历史的伤痕,象征着过去的战争与痛苦。
- 山火:持续的战斗与动乱,表明社会的不安。
- 野梅:坚韧的生命力,象征希望与未来的可能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新城殷地笳”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欢快
- B. 悲伤
- C. 宁静
-
“九州犹虎豹”中的“虎豹”比喻了什么?
- A. 和平
- B. 危险与动荡
- C. 美好生活
-
最后几句提到的“野梅”象征着什么?
- A. 生命的脆弱
- B. 生活的困苦
- C. 生命的顽强与希望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杜甫:同样表达了战乱对国家和人民的影响。
- 《登高》- 杜甫:通过自然景象,抒发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
诗词对比:
- 刘基的《古戍》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反映了战乱后的痛苦与对未来的渴望,但刘基更注重对自然意象的描绘,杜甫则更倾向于直接表达对国家的忧虑。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刘基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明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