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入荆江东赴建康》
时间: 2025-01-25 23:24: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江渺渺接天浮,万古朝宗日夜流。
洲在尚传鹦鹉赋,台高应见凤凰游。
路经赤壁怀公瑾,水到柴桑忆仲谋。
白日幸无云物蔽,好看澄景对高秋。
白话文翻译
长江蜿蜒流淌,仿佛与天空相接,浩浩荡荡,万古以来如同朝宗一般日夜不停地流淌。河中的洲岛上,仍然传颂着鹦鹉的赋诗,而高高的台上,应该能看到凤凰飞舞。途经赤壁,怀念着周公瑾,水流到柴桑,又让我想起了周仲谋。白天的阳光好在没有云彩遮挡,令人欣赏这一片清澈的美景,正对着高高的秋天。
注释
- 渺渺:形容长江的浩渺,广阔无边。
- 朝宗:指朝廷、朝代,此处比喻江水源远流长,似乎永不停息。
- 鹦鹉赋:指古代诗人所作的诗歌,象征着文学的传承。
- 公瑾、仲谋:分别是周瑜与周邦彦的字,二人均为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及政治人物,历史典故。
- 澄景:形容景色清澈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胡安国,宋代诗人,其诗风兼具豪放与细腻,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常以历史人物和典故作为诗歌的内容。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舟行荆江,诗人借助自然景色抒发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感慨,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交织。
诗歌鉴赏
《舟入荆江东赴建康》是一首描绘长江自然景色及历史追忆的诗作。诗中利用长江的壮阔与流动,展现了时间的久远与历史的厚重。开篇“长江渺渺接天浮,万古朝宗日夜流”,通过对长江浩大景象的描绘,暗示了历史的延续与岁月的无情。同时,诗人提及赤壁和柴桑这两个历史名地,并通过怀念公瑾和仲谋,增强了历史的厚度与文化的深度。
诗中多处运用了对比与象征,如“白日幸无云物蔽,好看澄景对高秋”,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象,更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的向往与对历史的缅怀。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充满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展现了诗人的情怀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长江渺渺接天浮:描绘江水浩瀚,如天际连接,展现出自然的壮丽。
- 万古朝宗日夜流:江水象征着历史的流淌,永不停止,寓意着历史的延续。
- 洲在尚传鹦鹉赋:岛屿上仍在吟诵古老的诗歌,暗示文化的传承。
- 台高应见凤凰游:高台上应能看到神话中的凤凰,象征美好的愿景。
- 路经赤壁怀公瑾:经过赤壁,怀念周瑜,反映出历史人物的影响。
- 水到柴桑忆仲谋:水流至柴桑,忆起周邦彦,增强历史情感。
- 白日幸无云物蔽:阳光明媚,无云遮挡,寓意诗人心境的明朗。
- 好看澄景对高秋:清澈的秋景令人愉悦,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江水比作时间的流淌,增强意象。
- 对仗:如“白日幸无云物蔽”,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象征:凤凰象征美好与希望,增强诗歌的深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历史人物的联想,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出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
意象分析
- 长江:象征着历史的流逝与文化的传承。
- 洲岛:象征着文学与艺术的延续。
- 凤凰:象征着美好与希望。
- 赤壁、柴桑:历史文化的象征,承载着诗人对历史的缅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公瑾是谁?
- A. 周瑜
- B. 曹操
- C. 刘备
- D. 诸葛亮
-
“长江渺渺接天浮”中的“渺渺”指的是什么?
- A. 繁忙
- B. 渺小
- C. 浩瀚
- D. 清澈
-
诗中提到的“白日幸无云物蔽”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历史的遗憾
- B. 对自然的赞美
- C. 对人生的无奈
- D. 对他人的怀念
答案
- A. 周瑜
- C. 浩瀚
- B. 对自然的赞美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李白
- 《夜泊牛头》——王安石
诗词对比
- 《早发白帝城》: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但侧重于早晨的清新与希望。
- 《夜泊牛头》:更加强调孤独与思乡之情,与《舟入荆江东赴建康》的历史感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