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塔寺寒光亭张于湖书词寺柱吴毅夫命名后轩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2-04 15:51: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塔寺寒光亭张于湖书词寺柱吴毅夫命名后轩二首 其二 岳珂 〔宋代〕 云烟千嶂远,风月四时新。笠泽昔鲁望,镜明今季真。何时脱尘绊,来此寄垂纶。一艇苇间宿,寒光长是邻。
白话文翻译:
云烟缭绕,群山远眺,风月变换,四季常新。笠泽之地,昔日鲁望之景,如今镜明如季真。何时能摆脱尘世的束缚,来到这里垂钓寄情。一叶小舟在芦苇间停泊,寒光常伴左右。
注释:
- 云烟:指山间的云雾。
- 千嶂:形容山峰众多。
- 风月:指自然景色。
- 四时新:四季景色常新。
- 笠泽: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湖泊或水域。
- 鲁望:指古代的鲁国,这里可能指古代的风景。
- 镜明:形容水面平静如镜。
- 季真:指季节的真实面貌。
- 尘绊:尘世的束缚。
- 垂纶:垂钓。
- 一艇:一艘小船。
- 苇间:芦苇丛中。
- 寒光:指清冷的月光或水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岳珂,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其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首诗可能是在游览三塔寺寒光亭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渴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游览三塔寺寒光亭时,受到周围自然景色的启发而作。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作者对尘世纷扰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对云烟、风月、笠泽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诗中“何时脱尘绊,来此寄垂纶”一句,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强烈向往,希望能够摆脱尘世的束缚,来到这片宁静之地垂钓寄情。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云烟千嶂远,风月四时新”:描绘了远山的云雾和四季变换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自然的壮美和常新。
- “笠泽昔鲁望,镜明今季真”:通过对笠泽的描绘,表达了对古代风景的怀念和对当前季节真实面貌的欣赏。
- “何时脱尘绊,来此寄垂纶”: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够摆脱尘世的束缚,来到这里垂钓寄情。
- “一艇苇间宿,寒光长是邻”:描绘了一叶小舟在芦苇丛中停泊的景象,以及清冷的月光或水光常伴左右的情景。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镜明今季真”中,将水面比喻为镜子,形容其平静如镜。
- 拟人:如“寒光长是邻”中,将寒光拟人化,形容其常伴左右。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
意象分析:
- 云烟:象征着自然的神秘和壮美。
- 风月:象征着自然景色的变换和常新。
- 笠泽:象征着古代的风景和怀旧之情。
- 镜明:象征着平静和真实。
- 寒光:象征着清冷和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笠泽昔鲁望”中的“鲁望”指的是什么? A. 古代的鲁国 B. 古代的风景 C. 古代的地名 D. 古代的人物 答案:B
-
诗中“何时脱尘绊”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愿望? A. 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对尘世纷扰的厌倦 D. 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答案:B
-
诗中“一艇苇间宿”描绘了什么景象? A. 一叶小舟在芦苇丛中停泊 B. 一叶小舟在湖面上漂浮 C. 一叶小舟在山间穿梭 D. 一叶小舟在河中航行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山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诗词对比: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与岳珂的这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怀和对人生的思考。
- 王维《山居秋暝》与岳珂的这首诗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禅意的追求和对内心宁静的渴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岳珂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岳珂的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