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警三首
当仁贵不让,见义忌无勇。
今人无魏颗,勿望渠形梦。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仁不让和见义勇为的看法。作者认为,当面临正义之事时,不应退让;而在现代社会中,缺乏魏公(魏公子)的高尚品德,不应对他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注释:
字词注释:
- 当仁:应当做对的事情。
- 贵不让:强调在正义面前不应退让。
- 见义:看到正义之事。
- 忌无勇:害怕没有勇气去做。
- 今人:现代人。
- 魏颗:指魏公子,魏国的贤人,象征高尚品质。
- 勿望渠形梦:不要对他人的形式或幻想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
典故解析:
“魏颗”指的是魏公子(魏公),是古代中国一位以仁义著称的贤人,象征着高尚的道德品质。这里借用这个典故,强调当今人们缺乏这样的品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吕,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观与个人修养,风格严谨,强调自我警醒。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士人讲究修身齐家的时代,作者通过对比古今,表达对当代人道德缺失的不满与警醒,旨在激励人们重视正义与勇气。
诗歌鉴赏:
这首《自警三首》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道德与勇气的思考。开头两句讲述了面对正义时的态度,强调了在关键时刻应当果敢,而不是退缩。这种思想在宋代士人的诗歌中并不罕见,然而,李吕通过“今人无魏颗”的对比,深刻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缺乏高尚品德的现状,表现出一种对社会风气的忧虑和失望。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贤人的理想与现代人现实的对比,形成鲜明的反差,令人深思。诗中表达的自警意识,不仅是对自身的警醒,也是对社会风气的呼喊。诗句中所蕴含的情感激荡着读者,促使人们反思自己的行为与道德立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当仁贵不让”:面对正义时,应该果断而坚定,不应让步。
- “见义忌无勇”:看到正义之时,若缺乏勇气则会感到惋惜。
- “今人无魏颗”:现代人缺乏魏公子的高尚品德与德行。
- “勿望渠形梦”:对他人美好形象的幻想是不现实的。
修辞手法:
- 对比:古今的对比,加深了诗的主题,突出了道德的缺失。
- 隐喻:魏颗作为象征,代表着理想中的高尚品德。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道德品质的重视,呼吁人们在面对正义时要勇敢坚定,同时反思现代社会中道德的沦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仁:正义、道德的象征。
- 勇:勇气和力量的象征。
- 魏颗:高尚品德的象征,反映了理想的道德标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当仁贵不让”的意思是:
A. 面对正义时应退让
B. 面对正义时应坚定
C. 面对正义时要勇敢 -
“今人无魏颗”中“魏颗”指的是:
A. 一种植物
B. 古代的贤人
C. 一种食物 -
诗的主题思想是:
A. 反映个人情感
B. 讲述历史故事
C. 强调道德与勇气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自警歌》:同样强调自我反省与道德的诗作。
- 《登高》:王之涣的名作,表达了对人事的深刻思考。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对比,李白强调享乐与豪放,而李吕则关注道德与自警,表现出不同的价值观与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白与李吕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