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官湖》
时间: 2025-01-11 14:01: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当年贤守令,载酒沔南游。
凉月呈新霁,明湖涵素秋。
郎官夏口使,仙客夜郎囚。
促膝青螭舫,连觞紫绮裘。
高驩随雨散,余躅想风流。
芳草失青履,沧波浮白鸥。
江吞百顷尽,石刻一篇留。
宜有沈碑者,前怀陵谷忧。
白话文翻译:
当年贤明的守令,携着美酒南游沔水。
清凉的月亮映照新霁,明亮的湖水映衬着素雅的秋天。
郎官在夏口任职,仙客却被囚禁在夜郎。
我们在青色的船上促膝而坐,连饮美酒,身披华丽的衣裳。
欢乐随着雨水散去,留下的是我对风流往事的思念。
芳草失去了青色的鞋履,白色的鸥鸟在波涛中浮游。
江水吞没了百亩的土地,石碑上刻下了一篇诗文留存。
应该有位隐士在此立碑,怀念过去的陵谷忧愁。
注释:
- 贤守令:指的是治理有道的官员。
- 沔南:沔水的南部,今湖北地区。
- 凉月:清凉的月亮,象征宁静的夜晚。
- 郎官:古代官职,指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员。
- 促膝:形容两人亲密地坐在一起。
- 青螭舫:青色的龙舟,古代的船只。
- 紫绮裘:华丽的衣裳,象征高贵的身份。
- 余躅:对过去的追念。
- 青履:指青色的鞋子,象征青春与活力。
- 沧波:形容江水的波涛汹涌。
- 石刻一篇:指在石碑上刻下的诗文,象征留存的记忆。
- 沈碑者:指希望有隐士为之立碑以纪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贺铸(约1052年-1126年),字承宗,号秋水,北宋时期的词人和诗人。他以词闻名,尤以《踏莎行》《天净沙·秋思》等作品著称,风格清新典雅,情感深邃。
创作背景:
《郎官湖》写于贺铸晚年,时值北宋末年,国家动荡,诗人借湖光月色抒发个人情感与对往事的追忆。诗中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游玩场景,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郎官湖》是一首充满了淡淡忧伤与怀旧情绪的古诗,通过清丽的自然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慨交织,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的追忆。诗的开头,作者以“贤守令”自喻,描绘出当年与友人共游的美好情景,携酒南游,恰如一幅山水画,令人心驰神往。接下来的“凉月呈新霁,明湖涵素秋”二句,描绘了秋夜的宁静,湖水与月光交相辉映,渲染了一种清幽的氛围,令人在此情此景中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美好的瞬间。
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将目光转向了那些过去的欢乐与当下的孤独。“高欢随雨散,余躅想风流”,生动地描绘出欢乐如雨水般消散,留下的是对往昔风华的追忆与惆怅。最后,诗人以“江吞百顷尽,石刻一篇留”总结,既有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也有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盼,体现出一种深刻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当年贤守令:指当年治理有方的官员,象征着良好的治理。
- 载酒沔南游:携带美酒游览沔水南边,生动展现出游玩的惬意。
- 凉月呈新霁:清凉的月光映照着刚刚雨过天晴的夜晚,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明湖涵素秋:明亮的湖水映衬着素雅的秋色,展现出自然的美。
- 郎官夏口使:提到郎官的职务,带出历史背景。
- 仙客夜郎囚:暗指那些被困在现实中的人,表达对自由的向往。
- 促膝青螭舫:与友人促膝而坐于青色的船上,表现亲密的友情。
- 连觞紫绮裘:饮酒作乐,身披华丽衣裳,象征着富贵与欢乐。
- 高欢随雨散:欢乐随着雨水渐渐消失,带出惆怅的情绪。
- 余躅想风流:余下的思念是对往事风流的追忆。
- 芳草失青履:芳草失去青春的踪迹,暗示时间的流逝。
- 沧波浮白鸥:波涛上漂浮着白色的鸥鸟,生动的景象。
- 江吞百顷尽:江水吞没了大片土地,带有历史的沉重感。
- 石刻一篇留:在石头上刻下的诗篇,象征着留存的记忆。
- 宜有沈碑者:希望有隐士立碑以纪念,表达对历史和情感的思考。
- 前怀陵谷忧:感慨过去的忧愁与历史的遗存。
修辞手法:
- 比喻:清凉的月光和湖水的描写,隐喻着诗人的内心情感。
- 拟人:月亮与湖水似乎在诉说着诗人的思念。
- 对仗:结构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美丽的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过往的惆怅。诗歌的情感基调温婉而深沉,展现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人生命运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凉月:象征宁静与思考的时刻。
- 明湖:代表清澈与纯洁,寓意美好的回忆。
- 青螭舫:象征着友谊与欢乐的时光。
- 白鸥:象征自由与梦幻。
- 石刻:代表历史与记忆的留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凉月”象征什么? A. 温暖的阳光
B. 宁静与思考
C. 烈日炎炎 -
诗人希望有谁来为他立碑? A. 好友
B. 隐士
C. 官员 -
“高欢随雨散”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失落与惆怅
C. 兴奋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贺铸的《郎官湖》更注重对友谊的描绘和历史的思考;而杜甫的《春望》则更多地反映了对国事的忧虑与个人命运的思考。三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侧重,但都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与历史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