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岁晚旅怀恶,云平东望赊。
故人空眼底,别恨忆江涯。
尺素形声画,萍踪溷齿牙。
襟期定何许,归梦恼胡笳。
白话文翻译:
岁末旅途的心情真糟糕,抬头望向东边,云层平淡,视野模糊。
故人的影像在眼底浮现,离别的怨恨让我想起江边的岁月。
一纸短笺画着音声,漂流的踪迹让我心中无比惆怅。
我的心愿究竟在何处,归来的梦境被胡笳的哀曲所困扰。
注释:
- 岁晚: 年末,指时光接近尾声。
- 旅怀恶: 指旅途中心情不佳。
- 云平东望赊: 望向东边,云层平坦,视野模糊。
- 故人空眼底: 旧友的身影只在眼前浮现。
- 别恨: 离别时的怨恨与不舍。
- 尺素: 指一纸短笺,通常用来书写信件。
- 形声画: 指用文字描绘出的音声。
- 萍踪: 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 溷齿牙: 形容生活困顿,难以生存。
- 襟期: 指心中的期盼和愿望。
- 胡笳: 一种曲调,常用来表达悲伤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廖行之,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常常抒发个人情感与社会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岁末时分,诗人身处异乡,表达了他对故人的思念及对生活境遇的感慨。诗中充满了对过往的追忆和对未来的迷惘,反映了诗人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诗歌鉴赏:
《岁晚寄罗舜举》是一首饱含思乡情与友谊感慨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旅途中的孤独和内心的忧伤,表现了对故人的深切怀念。诗的开头“岁晚旅怀恶”,直接表达了诗人在岁末时分的旅途心情,紧接着“云平东望赊”,营造出一种空旷、孤寂的气氛,显示出他对故乡的渴望。
“故人空眼底,别恨忆江涯”两句中,诗人回忆起与故人相聚的时光,流露出一种深切的别恨和惆怅。这里的“空眼底”不仅仅是形容眼前的空虚,更是心灵深处的失落与思念的象征。接下来的“尺素形声画”,以短笺寄托心声,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怀与思念。
最后两句“襟期定何许,归梦恼胡笳”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归来的渴望以及对现实的无奈与困扰。整体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岁晚旅怀恶: 旅途的心情在年末时显得更加糟糕。
- 云平东望赊: 望向东边,云层平展,视野模糊,似乎象征着未来的迷茫。
- 故人空眼底: 故人的身影只在眼前浮现,表明思念之情。
- 别恨忆江涯: 离别的怨恨让人回忆起江边的往事。
- 尺素形声画: 一纸短笺描绘了音声,表达了对友人的挂念。
- 萍踪溷齿牙: 生活漂泊不定,像浮萍一样,令人困扰。
- 襟期定何许: 期望的归宿究竟在哪里?
- 归梦恼胡笳: 归来的梦境被胡笳的哀曲打扰,表现了对归属的渴望和现实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漂泊的生活比作“萍踪”,形象生动。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韵律感,如“尺素形声画”与“萍踪溷齿牙”。
- 意象: 通过“云平”、“故人”、“胡笳”等意象,传达情感与感受,构建了一个充满孤独与思念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思乡、怀人和对未来的迷茫展开,诗人通过描绘旅途中的孤独感和对故人的思念,深刻反映了个体在社会变迁中的无助与渴望,展现出一种深沉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岁晚: 代表时光的流逝与年末的孤寂。
- 故人: 代表亲密的友谊与过往的美好回忆。
- 云平: 象征着内心的迷茫与不安。
- 尺素: 寄托思念与关怀的媒介。
- 胡笳: 代表悲伤的情感与不安的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喜悦
B. 失落
C. 愤怒
D. 骄傲 -
“尺素”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纸短笺
C. 一种食物
D. 一种花草 -
“云平东望赊”中的“云平”主要暗示了什么? A. 天气晴朗
B. 未来的迷茫
C. 旅行的疲惫
D. 生活的美好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春望》 杜甫
- 《离骚》 屈原
诗词对比:
- 《静夜思》: 通过对月光的描写表达思乡情感,主题相近。
- 《春望》: 描述战乱中的忧愁与思念,情感更为沉重。
- 《离骚》: 表现个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情感波澜壮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