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明堂登歌五首 其五 歌黑帝辞》

时间: 2025-01-10 22:33:39

德盛乎水,玄冥纪节。

阴降阳腾,气凝象閟。

司智莅坎,驾铁衣玄。

祈寒拆地,晷度回天。

悠悠四海,骏奔奉职。

祚我无疆,永隆民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梁明堂登歌五首 其五 歌黑帝辞
作者: 沈约 〔南北朝〕

德盛乎水,玄冥纪节。
阴降阳腾,气凝象閟。
司智莅坎,驾铁衣玄。
祈寒拆地,晷度回天。
悠悠四海,骏奔奉职。
祚我无疆,永隆民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德行如同水般广泛而深厚,黑帝主宰着四季的更替。阴气降临,阳气上升,气息凝聚形成神秘的象征。掌握智慧的神祇在艰难的境地中执掌权利,驾驭着黑色的铠甲。祈求寒冷的气候能够消退,阳光重新照耀大地。四海之内,众多骏马奔驰而来,恭敬地承担职责。愿我们的福祉无穷无尽,永远兴隆,惠及百姓。

注释

  • 德盛乎水:指品德像水一样深厚和广泛,水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柔和和包容。
  • 玄冥:指黑帝,代表阴暗和神秘的力量,是古代神话中的一位神明。
  • 纪节:指四季的更替。
  • 司智莅坎:掌握智慧的神明在艰难的境地中。
  • 祈寒拆地:祈求寒冷的天气消退,春暖花开。
  • 晷度回天:阳光重新回到天空,象征希望的回归。
  • 骏奔奉职:形容众多骏马恭敬地奔赴职责,象征国家治理的有序。
  • 祚我无疆:希望国家的福祉没有尽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约(441年-513年),字景仁,号阮亭,南朝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诗人和政治家。他的诗歌多为咏怀抒情,风格清新而婉约,善于运用典故和修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年代,诗人通过此诗表达对国家安宁、人民富庶的期望,寄托了对理想政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描绘黑帝的德行与自然现象的变化,展现了诗人对国家与人民的关怀。开篇以“德盛乎水”引入,强调道德的重要性,同时将黑帝的形象与水的特性相结合,使人感受到一种深邃而包容的力量。接下来,通过阴阳的变化,展现出自然与神秘的交替,反映出诗人对天地万物的思考。最后,诗人以“祚我无疆”收尾,表达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显示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语言上则运用了丰富的修辞,如比喻(“德盛乎水”)、对仗(“阴降阳腾”)等,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和表现力。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神祇的描绘,诗人成功地传递了对安定生活的渴望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德盛乎水:强调道德的深厚和广泛,如同水一般无处不在。
  • 玄冥纪节:黑帝掌握四季变换,象征着自然和宇宙的法则。
  • 阴降阳腾:阴阳的交替,体现了生命的循环与变化。
  • 气凝象閟:气息凝聚形成象征,暗示神秘力量的存在。
  • 司智莅坎:智慧的掌控者在艰难的环境中施加影响。
  • 驾铁衣玄:黑色铠甲象征着神秘而强大的力量。
  • 祈寒拆地:愿望是寒冷退去,春暖花开。
  • 晷度回天:象征阳光的回归,带来希望。
  • 悠悠四海:广阔的天地间,众生奔赴各自的职责。
  • 骏奔奉职:骏马象征着力量与效率,恭敬地履行职务。
  • 祚我无疆:愿国家的福祉永无止境,惠及百姓。
  • 永隆民极:希望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富裕。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德盛乎水”,将道德与水类比,形象而生动。
  • 对仗:如“阴降阳腾”,在形式和内容上相互呼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一系列的祈愿,增强了语气的激昂。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道德、自然、国家和人民的思考和期盼,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深厚的德行和包容。
  • 黑帝:代表神秘的力量与自然法则。
  • 阴阳:体现变化与和谐的关系。
  • 骏马:象征力量与责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德盛乎水”中“水”象征什么?

    • A. 流动
    • B. 德行
    • C. 生命
    • D. 自然
  2. 诗中的“阴降阳腾”体现了什么?

    • A. 冬天的到来
    • B. 自然的变化
    • C. 战争的爆发
    • D. 人的愤怒
  3. “祚我无疆”表达了什么愿望?

    • A. 国家希望短暂的繁荣
    • B. 国家希望永远富强
    • C. 国家希望与他国交战
    • D. 国家希望人民生活贫困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同样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
  • 《春望》(杜甫):反映动荡时代中的忧国之情。

诗词对比

  • 沈约《歌黑帝辞》 vs 杜甫《春望》: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期望,但沈约更多从神秘和自然的角度思考,而杜甫则从社会现实出发,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南朝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沈约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