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闲》
时间: 2025-01-10 23:02: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萧洒伊嵩下,优游黄绮间。
未曾一日闷,已得六年闲。
鱼鸟为徒侣,烟霞是往还。
伴僧禅闭目,迎客笑开颜。
兴发宵游寺,慵时昼掩关。
夜来风月好,悔不宿香山。
白话文翻译:
在伊嵩山下,我悠闲自得,徜徉于黄绮之间。
我从未感到一天的闷闷不乐,已在这里闲适生活了六年。
鱼儿和鸟儿是我的伴侣,烟霞则是我往来的风景。
与僧侣一起静坐禅定,迎接客人时我总是笑颜相迎。
兴致勃勃时我会夜游寺庙,懒洋洋的时候就关上大门。
昨夜的风月真是美好,真后悔没有在香山过夜。
注释:
字词注释:
- 萧洒:形容人或景色的清新、自然。
- 伊嵩:指嵩山,位于河南省,是道教名山之一。
- 黄绮:指黄绮草,通常指一种生长在山野中的植物。
- 徒侣:伴侣、朋友,这里指鱼和鸟。
- 烟霞:山间的雾气和云彩,形容自然的美景。
- 伴僧:与僧人作伴,指与修行者一同静坐。
- 掩关:关上门,表示不出门。
典故解析:
- 香山:指香山寺,位于北京,因其风景优美而著名。诗中提到的“香山”暗示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观察而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描绘田园生活和人情世故。
创作背景: 《喜闲》创作于白居易隐居生活时期,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然美的向往。在经历了政治风波后,他选择在山水之间寻找心灵的宁静。
诗歌鉴赏:
《喜闲》是一首表现隐逸生活的诗歌,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了自己在伊嵩山下悠闲生活的场景,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心灵宁静的追求。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优美,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诗人通过描绘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日常生活,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闲适自得的生活态度。
诗中的“鱼鸟为徒侣,烟霞是往还”一句,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融洽关系。鱼和鸟不仅是自然界的生灵,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自由和快乐。与此同时,诗人与僧侣的互动,以及对客人的热情接待,也反映了他乐于与人交流的性格,尽管他身处于宁静的环境,但内心并不孤独。
最后一句“夜来风月好,悔不宿香山”,透出一丝对美好时光的惋惜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诗人在自然的怀抱中感受到宁静与快乐,流露出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令人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萧洒伊嵩下:在伊嵩山下,环境显得清新自然。
- 优游黄绮间:在黄绮草丛中悠闲游荡,表达一种自在的生活状态。
- 未曾一日闷:从未感到烦闷,显示出生活的愉悦。
- 已得六年闲:说明这种闲适的生活已持续六年,强调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满足。
- 鱼鸟为徒侣:鱼和鸟是我的朋友,表现了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烟霞是往还:烟雾和云彩是我来往的景致,描绘出自然的美。
- 伴僧禅闭目:与僧人一起打坐禅悟,体现了修行的静谧。
- 迎客笑开颜:迎接客人时面带笑容,表现人际关系的融洽。
- 兴发宵游寺:有兴致时夜游寺庙,表现出诗人的活力。
- 慵时昼掩关:懒惰时就关上大门,流露出对自由生活的享受。
- 夜来风月好:昨夜的风景美好,表达诗人对自然的喜爱。
- 悔不宿香山:后悔没有在香山过夜,显示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鱼鸟为徒侣,烟霞是往还”,形成对称的美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性,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亲近感。
- 比喻:将生活比作与自然的交融,增强了诗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人际关系的珍视,体现了他淡泊明志、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鱼鸟:象征自由与自然,代表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烟霞:象征自然的美丽与变化,表现诗人的生活环境。
- 僧侣:象征内心的宁静与修行,体现出诗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喜闲》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白居易
- D. 王维
-
诗中提到的“香山”指的是?
- A. 一座山峰
- B. 一座寺庙
- C. 一片草原
- D. 一条河流
-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 A. 忙碌与奋斗
- B. 闲适与自在
- C. 懊悔与不安
- D. 愤怒与悲伤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白居易
- 《静夜思》 -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 杜甫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喜闲》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了隐逸生活的宁静和自然之美,但《喜闲》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山居秋暝》则更强调秋天的氛围与孤独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白居易诗文选》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