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起戴乌纱帽,行披白布裘。
炉温先暖酒,手冷未梳头。
早起烟霜白,初寒鸟雀愁。
诗成遣谁和,还是寄苏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早晨起床,戴上乌纱帽,披上白布外衣。炉子里酒已经温热,而我却因为手冷而没有梳头。清晨的烟霜已经变白,初冬的寒冷让鸟雀感到忧愁。我写完了这首诗,不知该让谁来和我一起作诗,只能寄给远在苏州的朋友。
注释
- 乌纱帽:古代官员所戴的帽子,象征身份和地位。
- 白布裘:用白布制成的皮衣,表示冬天的寒冷。
- 炉温:指炉子里的火焰温暖了酒。
- 烟霜白:指早晨的霜气已经弥漫,空气中弥漫着寒冷的感觉。
- 鸟雀愁:鸟儿在寒冷的早晨感到忧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而闻名,常常关注民生疾苦和社会现实,擅长写景抒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初冬时节,反映了诗人早起时的情景和心境。初冬的寒冷让人感到忧愁,而诗人则通过写作来寄情于友,表现了他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白居易的《初冬早起寄梦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初冬清晨的氛围与个人情感。诗的开头,诗人描绘了自己早起的情景,乌纱帽与白布裘的组合,既表现了身份的象征,也暗示了初冬的寒冷。接着,炉子里温暖的酒与手冷未梳头的对比,突出了早晨的清冷与诗人内心的惆怅。
“早起烟霜白,初寒鸟雀愁”一句,生动描绘了初冬的自然景象。清晨的烟霜让大地显得静谧而清冷,鸟雀的愁苦则加深了这种寒冷的氛围。诗人通过对鸟雀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最后一句“诗成遣谁和,还是寄苏州”,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在这清冷的早晨,他写下了这首诗,却不知道该让谁来和诗,最后选择寄给远在苏州的朋友。这种情感的寄托,体现了诗人在孤独中对友情的渴望与追忆。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白居易对生活的独特观察和细腻体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起戴乌纱帽:早上起来,诗人戴上了官帽,呈现出一种正式的状态。
- 行披白布裘:披上白色的外衣,显示出冬季的寒冷和诗人的谨慎。
- 炉温先暖酒:炉子里的酒已经变暖,象征着生活的温情与安逸。
- 手冷未梳头:手还是冷的,未能打理自己,表现出一种懒散与无奈。
- 早起烟霜白:清晨的霜气弥漫,环境的寒冷与清新交织。
- 初寒鸟雀愁:初冬的寒气让鸟儿感到忧愁,拟人化的手法让自然景象更具情感。
- 诗成遣谁和:诗人完成了诗作,却不知道找谁来和诗,流露出孤独感。
- 还是寄苏州:最终选择寄给远方的朋友,反映了对友谊的珍视。
修辞手法
- 拟人:鸟雀愁,赋予鸟雀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起戴乌纱帽,行披白布裘,体现了工整的对仗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初冬清晨的孤独与思念,展现了对友人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感悟。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乌纱帽:象征身份与责任。
- 白布裘:冬季的寒冷与生活的朴素。
- 烟霜:自然变化的象征,表现出季节的交替。
- 鸟雀:生命的脆弱与感情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早上起来戴的是什么帽子?
- A) 斗笠
- B) 乌纱帽
- C) 纱帽
-
诗中提到的鸟雀感到什么情绪?
- A) 快乐
- B) 忧愁
- C) 兴奋
-
诗人打算将诗寄给谁?
- A) 自己
- B) 苏州的朋友
- C) 他的家人
答案
- B) 乌纱帽
- B) 忧愁
- B) 苏州的朋友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初冬早起寄梦得》与王维的《鹿柴》都描绘了自然景色和个人感受,但白居易更多地关注社会与人际关系,而王维则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美。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文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