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题红拂图。图为南汇钟君作,上海朱太忙得之,因以征题》
时间: 2025-01-23 23:54: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贺新郎 题红拂图》
深入侯门海。莽裙钗司空见惯,英雄安在。白袷书生床下拜,百尺乔松气概。更不托丝萝奚待。纱帽紫衣囊与杖,走长安谁识花蓓蕾。奴主异,江山改。如虬我亦髯兜颏。千载下春风省识,依然丰采。为问李郎今有几,满眼都成一妹。怪明月花村尨吠。何物老奴偏好事,剩零缣断句传南汇。谁买得,今朱亥。
白话文翻译
深入侯门之海,莽莽的裙子和钗子在司空见惯中显得平常,真正的英雄却在哪里呢?白袷衣的书生在床下拜倒,百尺高的乔松却显得气概非凡。更不需要丝萝来等待。纱帽紫衣的身影,手持杖杖,走在长安,谁能识得那花蕾的娇嫩?奴仆和主人不同,江山也已改变。就像虬龙我也长着胡须,千年以后春风中依旧能识得,依然风采照人。想问李郎如今有几,满眼都成了一妹。怪月明之下,花村小狗吠叫。何物使得老奴偏爱此事,剩下零散的诗句传到南汇。谁能买得,今朝朱亥。
注释
- 侯门:指的是权贵之家。
- 莽裙钗:形容女子的打扮,莽莽的裙子和钗子。
- 白袷书生:指的是穿着白色袍子的书生,体现了读书人的形象。
- 丝萝:一种植物,常用于比喻事物间的牵连。
- 纱帽紫衣:形容文人雅士的打扮。
- 李郎:可能指的是李白,代表才子。
- 朱亥:指的是朱太忙,可能是对其的调侃或称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理孚,近代诗人,生于清末,生活在动荡的时代,致力于诗歌创作与艺术表现,风格独特,常涉及历史、人物与社会变迁。
创作背景:该诗是在观赏红拂图后产生的灵感,表现了对历史人物和社会变迁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对英雄的思考。
诗歌鉴赏
《贺新郎 题红拂图》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思考的作品,诗人通过对红拂女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往英雄的追忆和对当下社会的感慨。诗中“深入侯门海”开篇即引出一个庞大的背景,暗示了权贵与平民的隔阂。接着,诗人通过“莽裙钗司空见惯”提及女子的打扮,暗含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通过“白袷书生床下拜”的描写,鲜明地对比了读书人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
而“千载下春风省识,依然丰采”则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尽管时代变迁,英雄气概依旧存在。最后,诗人在问“李郎今有几”时,表现出对才子佳人的渴望与对社会风气的无奈,既是对李白的敬仰,也是对时代英雄的失落感。
全诗在结构上层次分明,情感深邃,诗人的用词精练而富有表现力,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深入侯门海”:指深入权贵之家,象征着广阔的社会背景。
- “莽裙钗司空见惯”:形容女子的装扮十分平常,暗含对社会风气的讽刺。
- “英雄安在”:发问,抒发对英雄人物的思索。
- “白袷书生床下拜”:表现了读书人的无奈与卑微。
- “百尺乔松气概”:强调高大的气魄与气节。
- “更不托丝萝奚待”:隐喻对等待的厌倦,渴望直接的行动。
- “纱帽紫衣囊与杖”:描绘了文人的打扮,象征知识与权力。
- “走长安谁识花蓓蕾”:意指在长安城中无名的存在,强调个体的渺小与无奈。
- “千载下春风省识”:展现历史长河中英雄的轮回与记忆。
- “为问李郎今有几”:借李白之名,表达对才子佳人的怀念。
- “何物老奴偏好事”:表现老者的无聊与对往事的追忆。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多次运用比喻手法,如“如虬我亦髯兜颏”,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心境。
- 对仗:整首诗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如“百尺乔松气概”,夸大了精神气节的伟大。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历史的变迁与英雄的追忆展开,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思考,反映出诗人对社会风气的批判与对理想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拂女:代表了女性的独立与反抗。
- 书生:象征知识与文化的追求。
- 江山:暗示社会的变迁与历史的沧桑。
- 春风:象征了生命与希望的轮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深入侯门海”的意思是?
- A. 进入权贵之家
- B. 进入海洋
- C. 进入村庄
-
“白袷书生床下拜”中的“书生”指的是?
- A. 农夫
- B. 学者
- C. 武士
-
诗中提到的“李郎”可能指的是?
- A. 李白
- B. 李清照
- C. 李商隐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王理孚的《贺新郎》都表现了对社会变迁的感慨,但杜甫更加强调国家的破碎与个人的无奈,而王理孚则着重于个体英雄的追忆与对理想的渴望。
参考资料
- 《古典诗词鉴赏》
- 《近现代诗人研究》
- 《王理孚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