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北春望(一作崔湜诗)》

时间: 2025-01-26 00:10:21

回首览燕赵,春生两河间。

旷然馀万里,际海不见山。

雨歇青林润,烟空绿野闲。

问乡无处所,目送白云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冀北春望(一作崔湜诗) 作者:崔液 〔唐代〕

回首览燕赵,春生两河间。 旷然馀万里,际海不见山。 雨歇青林润,烟空绿野闲。 问乡无处所,目送白云关。

白话文翻译:

回头望向燕赵之地,春天在两条河流之间生发。 视野开阔,仿佛余下万里,海边连山都看不见。 雨停后,青翠的树林显得更加湿润,烟雾散去,绿色的田野显得宁静。 询问故乡的方向却找不到,只能目送着白云关。

注释:

  • 回首览燕赵:回首,回头看。览,看。燕赵,古代地名,今河北一带。
  • 春生两河间:两河,指黄河和长江。
  • 旷然馀万里:旷然,开阔的样子。馀,余下。
  • 际海不见山:际海,海边。
  • 雨歇青林润:雨歇,雨停。青林,青翠的树林。
  • 烟空绿野闲:烟空,烟雾散去。绿野,绿色的田野。闲,宁静。
  • 问乡无处所:问乡,询问故乡的方向。无处所,找不到。
  • 目送白云关:目送,看着离去。白云关,指远方的白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液,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他的诗作多以自然景色和乡愁为主题,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天眺望燕赵之地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望为题,通过诗人回首眺望燕赵之地的视角,描绘了春天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内心的乡愁。诗中“旷然馀万里,际海不见山”一句,展现了诗人视野的开阔和自然的壮美,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远方故乡的思念。后两句“问乡无处所,目送白云关”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迷茫和无奈,以及对远方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乡愁诗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回首览燕赵,春生两河间”:诗人回头眺望燕赵之地,春天的气息在两条河流之间生发,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
  • “旷然馀万里,际海不见山”:诗人视野开阔,仿佛余下万里,海边连山都看不见,展现了自然的壮美和诗人的孤独感。
  • “雨歇青林润,烟空绿野闲”:雨停后,青翠的树林显得更加湿润,烟雾散去,绿色的田野显得宁静,描绘了春天的宁静和美丽。
  • “问乡无处所,目送白云关”:诗人询问故乡的方向却找不到,只能目送着白云关,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旷然馀万里”比喻视野的开阔。
  • 拟人:“春生两河间”赋予春天以生命力。
  • 对仗:“雨歇青林润,烟空绿野闲”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乡愁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生:春天的生机。
  • 旷然:视野的开阔。
  • 青林:青翠的树林。
  • 绿野:绿色的田野。
  • 白云关:远方的白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旷然馀万里”表达了什么? A. 诗人的孤独感 B. 视野的开阔 C. 对故乡的思念 D. 自然的壮美

  2. 诗中“问乡无处所”表达了什么? A. 对故乡的迷茫 B. 对自然的赞美 C. 对春天的喜爱 D. 对远方的向往

  3. 诗中“目送白云关”中的“白云关”指的是什么? A. 远方的山 B. 远方的白云 C. 远方的河流 D. 远方的故乡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崔湜的《冀北春望》:与崔液的这首诗主题相近,都是以春望为题,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崔液的《冀北春望》与崔湜的《冀北春望》:两者主题相近,但表达方式和情感略有不同。
  • 崔液的《冀北春望》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都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但情感和主题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崔液的诗作,可以了解更多他的作品。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