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门春欲尽,明月照花枝。
买得相如赋,君恩不可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即将结束的景象,明亮的月光照耀在花枝上。我买到了相如的赋诗,君王的恩宠是无法改变的。
注释:
字词注释:
- 长门:指长门宫,是古代宫殿之一,象征着女性的幽闭生活。
- 春欲尽:春天快要结束,暗示着离别和孤独的情感。
- 明月:指明亮的月光,常用来象征思念和孤独。
- 相如赋:指的是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或《上林赋》,代表着美好的文学作品。
- 君恩不可移:君主的恩宠是不可改变的,常用来表达对权力和地位的感慨。
典故解析:
- 相如:司马相如是汉代著名的辞赋家,他的作品在古代文学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常被引用来表达对文学的追求和爱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道融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作品抒情细腻、意境深远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爱情的思考与感慨。
创作背景: 《长门怨》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盛世,但同时也是个体情感被压抑的时代。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渐逝,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及对君王恩宠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长门怨》以其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引人注目。首句“长门春欲尽”即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春天的结束不仅是季节的转换,更是诗人内心的忧伤和孤独的写照。长门宫的背景暗示了诗人可能身处于一个幽闭的环境,无法自由地追求爱情与生活。
“明月照花枝”则通过明亮的月光与花枝的对比,进一步突显了夜晚的宁静与内心的孤寂。月光的冷清与花枝的娇嫩形成鲜明对照,增添了诗中的哀愁。接下来的“买得相如赋”,则是诗人对美好文学的向往,诗人通过购买相如的赋来寻求精神寄托,显示了文学在他生活中的重要性。
最后一句“君恩不可移”则流露出对君主恩宠的无奈与感慨,尽管得到君王的宠爱,但诗人心底的孤独和对于爱情的渴望却无法平息。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感人的情感,展现了一个孤独而渴望爱的灵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长门春欲尽:春天即将结束,暗示着美好时光的流逝。
- 明月照花枝:明亮的月光照耀着花枝,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孤独的氛围。
- 买得相如赋:表达了对美好文学的追求和对往事的怀念。
- 君恩不可移:感叹君王的恩宠是无法改变和移去的,流露出无奈与感伤。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的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月亮与花枝的意象结合,形成清幽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消逝和对君王恩宠的感慨,传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自由爱情的渴望,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象征着生命与希望,但在此处却代表着即将逝去的美好。
- 明月:常常象征思念与孤独,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 花枝:代表美好与脆弱,暗示着生命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长门春欲尽”中提到的“春”象征什么?
- A. 生命与希望
- B. 孤独与失落
- C. 权力与地位
-
“买得相如赋”中的“相如”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张扬
- B. 司马相如
- C. 杜甫
-
诗中“君恩不可移”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 A. 对爱情的渴望
- B. 对君王恩宠的无奈
- C. 对自由的向往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相思》by 王维
- 《月夜忆舍弟》by杜甫
诗词对比:
- 《相思》与《长门怨》均以月亮和孤独为主题,前者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而后者则更侧重于历史与权力的关系。两者在意象的使用上各具特色,但都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惜别。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