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与诸季及德久昆仲望月同饮》
时间: 2025-01-11 12:49: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五年客里过中秋,今夕安知无此愁。
共喜银云开碧落,坐看蟾魄过西楼。
清光著物殊他夜,好景于人散百忧。
人月皆圆那易得,莫辞大白十分浮。
白话文翻译:
在外漂泊五年,今夜的中秋,不知是否会感到孤独的愁苦。
大家共同欣喜,银色的云彩在碧空中铺展,坐在这里看那明月从西楼升起。
今夜的清光照耀着物体,与其他夜晚的光景不同,好的景致让人忘却了百般忧愁。
人和月都圆满,这样的时刻不容易得,莫要嫌弃这酒杯里的酒太淡。
注释:
- 五年:指作者在外漂泊已久,感慨时光流逝。
- 中秋:指农历八月十五,是传统的团圆节日。
- 银云:形容皎洁的白云。
- 蟾魄:指月亮,蟾蜍的形象常用来比喻圆月。
- 清光:月光明亮。
- 百忧:形容忧愁多。
- 大白:指清酒,意思是酒的颜色清澈。
典故解析:
- 中秋:中秋节源于古代的月亮祭祀活动,后演变为团圆的象征,诗中提到中秋,意在表达对团圆和亲情的渴望。
- 蟾蜍:在古代文化中,蟾蜍常被看作月亮的象征,古人认为月亮上有一只蟾蜍。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李纲,字希言,号杜门,宋代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因其诗风豪放而受到赞誉。
- 创作背景:诗作成于李纲在外地度过中秋时,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寄托了中秋团圆的美好愿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中秋节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团圆的渴望与对孤独的感慨。开篇提到五年的漂泊,暗示了生活的艰辛与思乡之情。接下来的描写则转向了与友人共享佳景的喜悦,表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诗中“共喜银云开碧落”,意象清新,描绘了一个美丽的中秋夜晚,月光如水,银云飘浮,营造出一种和谐而宁静的氛围。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感慨“人月皆圆那易得”,不仅表达了人与月亮的团圆难得,也突显了人世间的无常与珍贵。李纲通过对比团圆与孤独,展示了人生的哲理,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光。整首诗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五年客里过中秋:表达了作者在外漂泊五年,感受中秋的孤单与愁苦。
- 今夕安知无此愁:虽身处佳节,却不知道是否会感到愁苦,透露出对亲人的思念。
- 共喜银云开碧落:与友人一起欣赏开阔的蓝天和洁白的云,表达对美好景色的享受。
- 坐看蟾魄过西楼:坐在楼上欣赏月亮的升起,暗喻团圆的美好时刻。
- 清光著物殊他夜:今夜的月光照耀物体,与往夜不同,暗示了特殊的节日氛围。
- 好景于人散百忧:美好的景色让人暂时忘却烦恼,传达出中秋的团圆与欢愉。
- 人月皆圆那易得:强调人和月的圆满是难得的,值得珍惜。
- 莫辞大白十分浮:劝人珍惜眼前的美酒,不要嫌弃酒的清淡。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比作“蟾魄”,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对仗:如“人月皆圆那易得”,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中秋节的思乡与团圆展开,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际关系的珍视。
意象分析:
- 月亮:象征团圆和思念。
- 云:象征自由与变幻,表现了情感的流动。
- 酒:象征欢聚与庆祝,寓意人们在佳节中的欢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蟾魄”指的是什么? A. 太阳
B. 月亮
C. 星星
D. 云彩 -
诗人在哪一年度过中秋? A. 三年
B. 五年
C. 七年
D. 十年 -
“人月皆圆那易得”意在说明什么? A. 人与月圆满是常有之事
B. 人与月圆满是难得的
C. 月亮总是圆的
D. 中秋节是固定的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诗词对比:
- 苏轼《水调歌头》:同样以中秋为题,表达对月的思念与对远方亲人的祝福,情感更为浓烈。
- 张九龄《望月怀远》:描写了月亮引发的思乡情,意象相似,但情感更内敛。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李纲诗文集》
- 《唐宋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