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胜因自襄阳过予渚宫於其归小诗赠别》

时间: 2025-01-26 04:03:30

肮脏宁多忤,栖迟久倦游。

折肱谙世味,袖手惜良筹。

日月隆中晚,风烟岘首愁。

登临应慷慨,还解寄诗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肮脏宁多忤,栖迟久倦游。折肱谙世味,袖手惜良筹。日月隆中晚,风烟岘首愁。登临应慷慨,还解寄诗不。

白话文翻译:

肮脏的环境怎能不让人心生抵触,长期停留已感疲倦。经历挫折后深知世态炎凉,却只能袖手旁观,珍惜良策。日月如梭,时光荏苒,晚景凄凉;风烟弥漫,岘首山头愁绪万千。登高望远时应慷慨激昂,是否还能寄诗抒怀?

注释:

  • 肮脏:指环境恶劣,不洁。
  • 宁多忤:怎能不让人心生抵触。
  • 栖迟:停留,居住。
  • 倦游:对游历感到疲倦。
  • 折肱:比喻经历挫折。
  • 谙世味:深知世态炎凉。
  • 袖手:比喻无所作为。
  • 惜良筹:珍惜良策,指有好的计划却无法实施。
  • 隆中晚:指晚年时光。
  • 风烟岘首愁:岘首山头的风烟引起愁绪。
  • 登临:登高望远。
  • 慷慨:激昂,情绪激动。
  • 解寄诗:能够寄诗抒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他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时世的感慨,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栻为友人刘胜因自襄阳过访而作的赠别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友人长期漂泊的同情,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深刻认识,同时也抒发了对友人未来的关切和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友人长期漂泊的同情和对世态炎凉的深刻认识。首句“肮脏宁多忤,栖迟久倦游”直接描绘了友人所处的恶劣环境和长期漂泊的疲倦,情感真挚。接下来的“折肱谙世味,袖手惜良筹”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经历的同情和对世事的无奈。后两句“日月隆中晚,风烟岘首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友人未来的关切和愁绪。最后一句“登临应慷慨,还解寄诗不”则寄寓了对友人的期望,希望他能够继续保持激昂的情感,并通过诗歌来抒发内心的情感。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世事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肮脏宁多忤,栖迟久倦游”:首句直接描绘了友人所处的恶劣环境和长期漂泊的疲倦,情感真挚。
  2. “折肱谙世味,袖手惜良筹”:这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经历的同情和对世事的无奈。
  3. “日月隆中晚,风烟岘首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友人未来的关切和愁绪。
  4. “登临应慷慨,还解寄诗不”:最后一句寄寓了对友人的期望,希望他能够继续保持激昂的情感,并通过诗歌来抒发内心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折肱谙世味”中的“折肱”比喻经历挫折。
  • 拟人:“风烟岘首愁”中的“风烟”被赋予了愁绪的情感。
  • 对仗:“肮脏宁多忤,栖迟久倦游”中的“肮脏”与“栖迟”,“宁多忤”与“久倦游”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对友人长期漂泊的同情和对世态炎凉的深刻认识,同时也抒发了对友人未来的关切和期望。

意象分析:

  • 肮脏:环境恶劣,不洁。
  • 栖迟:停留,居住。
  • 折肱:经历挫折。
  • 日月隆中晚:晚年时光。
  • 风烟岘首愁:岘首山头的风烟引起愁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折肱谙世味”中的“折肱”比喻什么? A. 经历挫折 B. 珍惜良策 C. 长期停留 D. 环境恶劣

  2. 诗中“风烟岘首愁”中的“风烟”被赋予了什么情感? A. 激昂 B. 愁绪 C. 疲倦 D. 无奈

  3. 诗的最后一句“登临应慷慨,还解寄诗不”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什么期望? A. 继续保持激昂的情感 B. 珍惜良策 C. 长期停留 D. 环境恶劣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熹的《观书有感》: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感悟和对世事的深刻认识。
  • 吕祖谦的《东轩笔录》:记录了作者的生活点滴和对时世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张栻的《刘胜因自襄阳过予渚宫於其归小诗赠别》与朱熹的《观书有感》: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世事的深刻认识,但张栻的诗更侧重于对友人的同情和期望,而朱熹的诗则更侧重于对读书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钱钟书著,对宋代诗歌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 《张栻诗集》:收录了张栻的诗歌作品,是研究张栻诗歌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