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船 其一》
时间: 2025-01-23 15:04: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大风吹起浪争淘,
滚滚滩头十丈高。
一棹直如弦激箭,
百夫都听鼓掀涛。
船拼水力攻天险,
语杂江声震耳号。
顷刻巴陵千里路,
全凭把舵手中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大风大浪中的船只奋勇前行的场景。狂风把巨浪吹起,滩头的波涛滚滚而来,仿佛有十丈之高。一只船划动得如同弦上的箭一样迅猛,百个壮汉都能听见鼓声震天而起,掀起浪涛。船只在水力的拼搏下攻克险滩,船员们的声音与江水的轰鸣交织在一起,震耳欲聋。转眼间,巴陵的千里路程就在这拼搏中完成,全凭舵手牢牢掌控着方向。
注释:
- 淘:指淘洗、冲刷,这里形容浪涛的激烈。
- 滩头:指河流或海洋中的沙滩,因波涛较大而显得巍峨。
- 棹:划船的桨。
- 弦激箭:比喻动作迅速,像拉满的弓箭一样。
- 拼水力:形容船只借助水流的力量攻克险滩。
- 巴陵:地名,位于湖南省,是长江的一个重要水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席子研,近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作品多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人类奋斗的豪情,风格独特,常以生动的自然描写与激昂的情感为特点。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经历长途航行的过程中,正值风浪激烈之时,诗人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航行的艰辛与挑战,想通过此诗抒发航海者在风浪中不屈的精神。
诗歌鉴赏:
《下水船 其一》通过对船只在大风大浪中劈波斩浪的描写,展现了航海者所面临的艰难与险境。诗的开头即用“狂风”和“巨浪”设定了一个紧张、动荡的氛围,接着通过“十丈高”的描绘,进一步加深了波涛的威猛。接下来的“棹”和“弦激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彰显了船只划动的力量与速度。
诗人通过“百夫都听鼓掀涛”,不仅渲染了气氛,更突出了集体拼搏的精神。船只在水力的拼搏下攻克天险,表现出人类与自然抗争的决心。最后一句“全凭把舵手中牢”,将整个情景的核心归结到掌舵者的能力上,象征着领导者在关键时刻的重要性。
整首诗在抒发自然壮丽的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类勇气与智慧的赞美,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考,情感深邃,意境雄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大风吹起浪争淘:描绘大风的猛烈,浪涛翻滚。
- 滚滚滩头十丈高:强调波涛的高度,增加紧迫感。
- 一棹直如弦激箭:船只快速前行的形象,表现力量。
- 百夫都听鼓掀涛:强调船员们的力量,形成强烈的气氛。
- 船拼水力攻天险:突出人类对自然险境的挑战。
- 语杂江声震耳号:声音的交错,增加了现场的气氛。
- 顷刻巴陵千里路:时间的迅速流逝,表现出航行的艰辛。
- 全凭把舵手中牢:强调舵手的重要性,象征领导力。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弦激箭”来比喻船只的迅速,形象生动。
- 对仗:如“拼水力攻天险”,增强了韵律感。
- 夸张:如“十丈高”,突出波涛的巨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无畏精神与勇气,强调了领导者的重要性和团队协作的力量,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大风:象征着挑战和困难。
- 浪涛:代表自然力量的猛烈。
- 船:象征人类的勇气与智慧。
- 舵手:象征领导者的能力与决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句“百夫都听鼓掀涛”中“鼓”指的是什么?
- A) 船上的乐器
- B) 船的运动声音
- C) 船员的呐喊
- D) 船的动力
-
诗中“棹”字的意思是什么?
- A) 船
- B) 划船的桨
- C) 船员
- D) 航行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自然的美
- B) 人与自然的抗争
- C) 船的构造
- D) 航海的乐趣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李白
- 《江雪》柳宗元
诗词对比:
- 《早发白帝城》:同样描绘了船行的场景,但更侧重于自然风光的宁静与美丽。
- 《江雪》:展现了孤独与寂寞的意境,与《下水船》形成鲜明对比,后者更强调人与自然的斗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流派与风格》
以上内容对《下水船 其一》进行了全面的解析与学习,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诗歌的魅力与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