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马尚书郎君侍从归觐太原》

时间: 2025-01-10 22:35:47

玉人垂玉鞭,百骑带櫜鞬.从赏野邮静,献新秋果鲜。

塞屯丰雨雪,虏帐失山川。

遥想称觞后,唯当共被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马尚书郎君侍从归觐太原
玉人垂玉鞭,百骑带櫜鞬。
从赏野邮静,献新秋果鲜。
塞屯丰雨雪,虏帐失山川。
遥想称觞后,唯当共被眠。

白话文翻译

送别马尚书的侍从回太原,
美丽的人儿垂下玉制的鞭子,
一百骑士随行,带着弓箭和装备。
在静谧的野外欣赏风景,
献上新鲜的秋季果实。
边塞丰盈,雨雪交加,
敌人的营帐失去了山川的方向。
遥想饮酒欢庆后,
只盼共眠于此,享受宁静的时光。

注释

字词注释:

  • “玉人”:指美丽的女子,常用玉来形容其美丽。
  • “垂玉鞭”:指挂着玉饰的鞭子,象征高贵。
  • “櫜鞬”:指弓箭和箭袋,表示出征的装备。
  • “野邮”:指野外的邮驿,象征安静的环境。
  • “虏帐”:指敌人的营帐。

典故解析:

  • “遥想称觞后”:提到饮酒的场景,古代常以酒来庆祝友谊和胜利,表达希望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的愿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纶(约726—约789),字景明,号子长,唐代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著称,常描写边塞风光和人生哲理。其作品多展现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边疆安定、国泰民安的时期。诗人送别好友的侍从,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送马尚书郎君侍从归觐太原》是一首深情的送别诗。诗中通过描绘美丽的女子和百骑随行的场景,展现了送别者的豪情壮志与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开篇的“玉人垂玉鞭”不仅描绘了送别场景的优雅,也暗示着诗人与马尚书之间的亲密关系。接着“百骑带櫜鞬”,则通过对队伍壮观的描绘,突显出友人出征的豪迈气概。

在“从赏野邮静,献新秋果鲜”中,诗人描绘了静谧的野外和丰收的秋季,传达出对友人归来的期盼和对美好时光的珍视。后半部分“塞屯丰雨雪,虏帐失山川”则展现了边塞的自然环境和敌人的动荡,反映出战争的残酷与不安。最后一句“遥想称觞后,唯当共被眠”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相聚后欢庆的美好愿望,渴望与友人共享宁静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深厚的情感和清新的语言,展现了友谊的珍贵与生活的美好,是唐代诗歌中的一篇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玉人垂玉鞭”:美丽的女子轻垂玉制的鞭子,展现出高贵优雅。
  2. “百骑带櫜鞬”:众多骑士随行,带着装备,表现出出征的气势。
  3. “从赏野邮静”:在安静的野外欣赏风景,暗示对自然的热爱。
  4. “献新秋果鲜”:提供新鲜的秋果,象征丰收与对友人的祝福。
  5. “塞屯丰雨雪”:边塞地方雨雪丰盈,暗示自然环境的变化。
  6. “虏帐失山川”:敌人的营地失去了方向,表现出动荡不安的局势。
  7. “遥想称觞后”:想象饮酒欢庆的场景,表达对友人欢聚的期待。
  8. “唯当共被眠”:希望能与友人共享宁静的时光,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玉人”比喻为美丽的女子,富有诗意。
  • 拟人:自然景物被赋予情感,如“野邮静”表现出宁静的氛围。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如“塞屯丰雨雪,虏帐失山川”,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福和渴望与友人共度宁静时光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边疆的自然环境与社会动荡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人”:象征美丽与高贵,代表着理想中的友谊与情感。
  • “百骑”:象征着力量与勇气,表征出征的豪情。
  • “秋果”:象征丰收与希望,暗示生活的美好。
  • “雨雪”:象征自然的变迁与不确定,反映出社会的动荡。
  • “称觞”:象征友情与欢庆,表现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玉人”指代的是: A. 一位普通女子
    B. 美丽的女子
    C. 一位战士
    D. 一位农民

  2. “百骑带櫜鞬”中“櫜鞬”的意思是: A. 短刀
    B. 书籍
    C. 弓箭和箭袋
    D. 食物

  3. 诗中提到的“遥想称觞后”是指:
    A. 对未来的计划
    B. 期待与友人共饮的场景
    C. 想念过去的时光
    D. 祝愿朋友平安归来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之情。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通过夜景描绘深厚的情感。

诗词对比: 对比《送马尚书郎君侍从归觐太原》和李白的《送友人》,两者均体现了友情的珍贵与对未来的期待,但李白的作品更注重个体情感的深入,而卢纶的诗则结合了边塞的自然与社会背景,表现出更为广泛的情感底蕴。两者皆为唐诗的瑰宝,表现了各自独特的风格与主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唐诗三百首》
  2. 《古诗词鉴赏辞典》
  3. 《唐代诗人传记》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您深入理解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