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时间: 2025-01-10 22:37: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
辛弃疾 〔宋代〕
涂堂上,三鼓方醒。国华赋词留别,席上和韵。
青涂,端仁堂名也宿酒醒时,算只有清愁而已。
人正在青涂堂上,月华如洗。纸帐梅花归梦觉,
莼羹鲈鲙秋风起。问人生得意几何时,吾归矣。
君若问,相思事。料长在,歌声里。
这情怀只是,中年如此。明月何妨千里隔,
顾君与我何如耳。向尊前重约几时来,江山美。
白话文翻译
在涂堂上,三鼓声响,我刚刚醒来。国华留下了词句,席间我和着韵律。
青涂是端仁堂的名字,酒醒时只剩下清愁。
此时我正坐在青涂堂,月光如水般明亮。纸帐下梅花的梦醒来,
莼羹与鲈鲙在秋风中飘荡。我问,人生得意能有几次呢,我要回去了。
如果你问我思念的事,恐怕只在那歌声里。
这份情怀,只是中年时的感慨。明月又何妨隔千里,
你我之间又算什么呢?在酒杯前我们约定,何时重聚,江山依旧美丽。
注释
- 涂堂:指的是一个场所,可能是与饮酒相关的地方。
- 三鼓方醒:形容刚刚醒来,三次鼓声象征着时间的推移。
- 国华:可能指的是美好的国家和文化。
- 青涂:具体名字,端仁堂的别称。
- 莼羹、鲈鲙:莼菜羹和鲈鱼片,是秋天的美味。
- 相思事:思念的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宋代著名词人,军事将领。他一生致力于恢复宋朝的国势,诗词风格豪放,情感真挚,常常表达对国家的忧虑与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
《满江红》创作于辛弃疾的中年时期,正值南宋时期,国家危机四伏,外有金、元的侵扰,内有权臣的压制。他在此诗中表达了对人生苦短、思念之情的感慨和对国家的忧虑。
诗歌鉴赏
《满江红》是辛弃疾气势磅礴的代表作之一,诗中不仅体现了他豪放的个性,还深刻表达了对人生和国家命运的思考。开篇以“涂堂上,三鼓方醒”引入,描绘了一个清晨的场景,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然而,随之而来的“国华赋词留别”则暗示着对现实的无奈与惆怅。
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如“月华如洗”、“纸帐梅花归梦觉”,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在“问人生得意几何时”一句中,辛弃疾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这不仅是对自己人生的反思,也是对时代的感慨。最后,诗人以“明月何妨千里隔”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未来重聚的期待,展现了他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涂堂上,三鼓方醒:描绘清晨的场景,暗示诗人刚刚醒来,时间的流逝。
- 国华赋词留别,席上和韵:提到文化的传承与交融,情感的寄托。
- 青涂,端仁堂名也:说明青涂是一个特定的地点,增添了诗的情境。
- 宿酒醒时,算只有清愁而已:酒醒后只是剩下清愁,反映内心的失落。
- 人正在青涂堂上,月华如洗:描写月光清澈,营造静谧的氛围。
- 纸帐梅花归梦觉:诗人在梦中思念梅花,象征着美好的回忆。
- 莼羹鲈鲙秋风起:描写秋天的美食,体现生活的细腻与美好。
- 问人生得意几何时,吾归矣:思考人生的得失,表现出对归去的渴望。
- 君若问,相思事:回应对思念的提问,情感真挚。
- 料长在,歌声里:思念存在于歌声中,象征着情感的延续。
- 这情怀只是,中年如此:中年人对生活的感慨,情感愈加深刻。
- 明月何妨千里隔:表达了距离并不妨碍对情感的寄托。
- 顾君与我何如耳:反思彼此的关系,体现了人际关系的复杂。
- 向尊前重约几时来,江山美:期盼重聚的约定,表达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华如洗”用月光比喻清澈,增加诗的画面感。
- 对仗:整首诗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排比:如“莼羹鲈鲙秋风起”,使诗歌节奏更加鲜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人生和情感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思念与孤独的情感交织。辛弃疾在诗中展现了中年人的感慨与对未来的希冀,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坚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华:象征着清明与宁静,心灵的寄托。
- 梅花:象征着思念与美好的回忆。
- 莼羹、鲈鲙:代表生活的细腻与享受,反映出对生活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满江红》的作者是? A. 李白
B. 辛弃疾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青涂”指的是? A. 一种植物
B. 一个地方
C. 一种饮料 -
“问人生得意几何时,吾归矣”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幸福
B. 无奈与思考
C. 愤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同样表达了豪情与理想。
- 《水调歌头》(苏轼):描绘了对月的思念与人生感悟。
诗词对比
- 《满江红》与《离骚》(屈原):两者都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但辛弃疾更贴近日常生活,情感更加真挚。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词全集》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