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谢和老惠茶》

时间: 2025-01-11 02:30:49

西邻禅师怜我老,北苑新茶惠初到。

晨兴已觉三嗅多,午枕初便一杯少。

七碗煎尝病未能,两腋风生空自笑。

定中直往蓬莱山,卢老未应知此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梦中谢和老惠茶
西邻禅师怜我老,
北苑新茶惠初到。
晨兴已觉三嗅多,
午枕初便一杯少。
七碗煎尝病未能,
两腋风生空自笑。
定中直往蓬莱山,
卢老未应知此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是写梦中的情景,西边的禅师怜惜我年纪已大,特地送来北苑的新茶。早晨起床时,茶香四溢,午睡时却觉得一杯茶少了。尽管喝了七碗茶,病痛依旧无法消除,两腋生风,自己不禁笑了起来。心中想着要直接去蓬莱山,卢老可能还不知道这种茶的妙处。

注释:

  • 怜我老:怜惜我年纪大。
  • 惠初到:惠是赠送,初到是刚刚到达。
  • 晨兴:早晨起床。
  • 三嗅多:指茶香浓郁,早晨三次嗅到茶香。
  • 午枕:午睡时。
  • 七碗煎尝:指喝了七碗泡的茶。
  • 两腋风生:形容身体轻松、舒适。
  • 定中:心中安定。
  • 蓬莱山:传说中的仙山,象征长生和超脱。
  • 卢老:指的是卢仝,古代著名的茶诗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美,号晦庵,宋代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苏轼的弟弟。苏辙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卓越的政治才能而闻名,作品涵盖诗文、散文等多个领域,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苏辙晚年,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茶文化的热爱。诗中通过与禅师的交流,表达了对新茶的赞美以及对健康的关注,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哲理思考。

诗歌鉴赏:

《梦中谢和老惠茶》是一首表现茶文化与人生哲理的诗作。诗人以梦境为引子,开头便引入西邻禅师的关怀,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通过“北苑新茶惠初到”,不仅传达了茶的珍贵与美味,也隐含了禅宗文化中对生活的简约与自然的追求。

接着,诗人描绘了早晨的清新和午后的慵懒,以“晨兴已觉三嗅多,午枕初便一杯少”展现了日常生活的真实与细腻,似乎在表达一种对生活的淡然态度。尽管诗人尝试用茶来缓解病痛,但“七碗煎尝病未能”却透露出对健康的无奈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这种对生活的思考使得整首诗更具深度。

最后两句“定中直往蓬莱山,卢老未应知此妙”则寄托了诗人对长生与超脱的向往,蓬莱山象征着理想境界,表现出对生活的探索与追求。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表象下,蕴含了对人生、健康和茶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苏辙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邻禅师怜我老:西边的禅师看到我年纪大了,心生怜惜。
  • 北苑新茶惠初到:他特意送来北苑的新茶,表示关心。
  • 晨兴已觉三嗅多:早起时就闻到茶香,三次嗅到。
  • 午枕初便一杯少:午睡时觉得茶不够,表现出对茶的渴望。
  • 七碗煎尝病未能:虽然喝了七碗茶,但病痛依然存在。
  • 两腋风生空自笑:身体轻松得意,心中自得其乐。
  • 定中直往蓬莱山:心中想象着去蓬莱山,向往长生。
  • 卢老未应知此妙:卢老可能还不知道这种茶的美妙之处。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蓬莱山”象征理想的境界和长生。
  • 对仗:如“晨兴”和“午枕”,形成对比。
  • 拟人:茶香“怜我老”,赋予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茶文化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健康的渴望与对人生的思考,传递了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温情,形成一种淡然而哲理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友谊、健康、生活的美好。
  • 晨兴:代表新生、希望。
  • 午枕:表现日常生活的平静与慵懒。
  • 蓬莱山:象征理想境界、长生不老的愿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西邻禅师”是指谁? a) 苏轼
    b) 卢仝
    c) 一位禅师
    d) 苏辙的朋友

  2. 诗中提到的“蓬莱山”象征什么? a) 远方的山
    b) 长生与超脱
    c) 茶的产地
    d) 禅宗的地方

  3. “两腋风生”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病痛
    b) 轻松愉快
    c) 寂寞
    d) 忧伤

答案:

  1. c) 一位禅师
  2. b) 长生与超脱
  3. b) 轻松愉快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饮中八仙歌》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可以将苏辙的这首诗与陶渊明的《饮酒》相对比,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但苏辙更倾向于对茶文化的赞美,而陶渊明则更多地表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苏辙的诗中蕴含了更多的哲理思考,陶渊明则强调的是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生活的感悟。两者各有特色,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生活的多样化表现。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苏辙诗文集》